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关于非遗类产品销售在文旅繁荣背景下的策略分析的提案》(第357号)的答复
曹梅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非遗类产品销售在文旅繁荣背景下的策略分析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非遗产品与市场的融合策略的建议 近年来,我们大力支持非遗项目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积极组织引导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遗伴手礼开发和生产性保护,如果非遗项目有与知名品牌合作的机会,我们将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目前我市的伴手礼有:满族刺绣研发出真丝海水江崖手包、百安满绣中药荷包、手绣记事本、手绣红包、角包和领带等200余个伴手礼;沈阳李氏糖人制作技艺《牛娃送福》十二生肖等;初春枝、冯元平、李英杰的福、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人物36群芳图、东北八大怪、富春山居图、佰鹤图等剪纸作品;满族布艺的福禄寿喜、福娃抱财系列、虎虎生威、满族婚嫁习俗-备嫁妆等百余个伴手礼;民间刺绣--荷包喜相逢、福禄寿等;陈氏金属浮雕工艺财神到、人物像等;金氏绳结富贵、如意等、鲁氏棉花画连年有余、庆丰收等;辽三彩烧造技艺的辽瓷系列产品;郑氏传统风筝制作的金牛送福、紫燕咏春等;李氏民间掐褶纸的金牛送福、红红火火过大年、灯笼、玉如意等;沈阳王氏泥人制作的《关东风》系列泥人。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充分采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挖掘非遗价值,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推沈阳社会经济发展。 二、关于旅游巴士的建议 我市自2023年“五一”假期开始,通过开通假日旅游免费直通车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暖心的出游服务,以深厚的城市底蕴和美好的出行体验,为游客营造了温馨愉悦的假日氛围,展现了更具人情味、烟火气、时尚风、国际范的沈阳魅力,便民、利民之举得到市民游客广泛好评,纷纷为沈阳文旅点赞,也成为沈阳文旅暖心服务品牌之一。2024年,我市先后在“元旦”“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围绕冰雪温泉、生态观光、欢乐休闲、红色缅怀、乡村文化、乡村购物等主题策划开通2024爱沈阳“冬日雪暖阳”“春天花正开”“秋韵情意浓”免费直通车,直达部分热点景区、旅游点位、秋晚取景地、热门打卡地和乡村旅游重点村,共计联动东北亚滑雪场、沈阳方城、沈阳棋盘山风景区、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怪坡风景区、马耳山风景区、爱新觉罗祖家坊等热点景区30个,单家村、半拉山子村等重点村5个,以及祝家大集、造化大集旅游点位2个,累计开通32条免费直通车线路,发车463台次,运送市民游客36500余人次。中央电视台、辽宁日报、沈阳日报、指尖新闻等各类媒体对免费直通车“接客”服务给予高度关注和充分报道。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充分采纳,高度重视旅游巴士在旅游产业中的作用,通过贴心高效的服务,促进我市文旅产业繁荣发展。 三、关于非遗产品进入文创中心项目的建议 我市精心打造非遗交流平台,连续10年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博览会上设立非遗伴手礼专区,大力宣传我市非遗。2022年,我们组织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城市以及邀请哈尔滨、长春及郑州、东莞等外省市150余个非遗项目参加线上交流展播,并与辽宁传媒学院合作,设计出“非非”“遗遗”动漫卡通,完成六场节目展演以及15个主会场和8个分会场的非遗超市直播,直播总时长达20余个小时,国家文化云在线上直播,直播观看量超过17万次。同时,非遗展演还在省内的文化馆云、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同步直播,并经由各类平台在全国二十个省市播出,直播总观看量达376135次。2024年,组织近90个国家级、省级重点非遗项目参加非博会,54个传统技艺展位涵盖我省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充分展示辽沈大地深厚文化底蕴和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此外,还特别设立“医脉相承”展区、“寻味非遗”美食体验区、“非遗伴手礼区”和“塔城非遗展示区”,共吸引逾20万游客观展。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充分采纳,打造更加多样化、国际化的非遗交流平台,宣传好沈阳的文化特色。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