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关于沈阳市旅游交通与景区景点协同发展机制研究的提案》(第294号)的答复
毛惠媛委员: 您提出的《沈阳市旅游交通与景区景点协同发展机制研究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交通拥堵治理 近年来,我市通过多维治堵、智慧赋能、行业提质、协同治理等模式,构建起全域覆盖、全时响应的现代化交通治理体系,有效破解了交通拥堵治理难题,塑造了文明有序的城市会客厅形象。建立“网格化+动态化”巡逻机制,在快速路、景区、商圈等堵点处部署智能监测设备,联动交警指挥中心实时调警处置,拥堵指数持续下降。创新“警示+服务”管理模式,在景区景点、商业街区、网红打卡地等游客聚集场所设置潮汐停车带,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举措,特别是结合假日期间人流集中规律,强化警力投入,施行首违免罚、劝导先行的人性化执法,严防因人流、车流骤增造成交通拥堵,确保重点区域及周边路段交通运行平稳、顺畅。实施“交通设施亮化工程”,升级改造交通信号系统,在事故高发路段增设AI预警设备,针对环路、高架桥等快速路路段,加大巡逻频次,及时疏导调流,坚决保障路面见警率、见灯率和管事率,有效保障了广大市民、游客交通出行安全、有序。与此同时,交通运输部门加大对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从业人员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规范驾驶行为,始终保持礼貌待客、文明用语,保持车容车貌干净整洁,为乘客营造舒适的乘车环境。鼓励出租车驾驶员、汽车站工作人员等在运营过程中积极为乘客推介沈阳的旅游景区、餐饮住宿、休闲购物等消费场景,争当城市文明的宣传员、讲解员,以深厚的城市底蕴和美好的出行体验,充分展现了“人情味”“烟火气”“时尚风”“国际范”的沈阳风采。 二、提升旅游交通服务质量 创新拓展交旅融合服务场景。充分利用交通枢纽的独特优势,把交通运输节点变为文旅服务点,全面提高火车站、客运站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通过持续开展客运站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使交通枢纽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不断丰富沈阳站、沈阳北站、桃仙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文旅服务,让“两站一场”成为游客“打卡点”。自2023年4月29日起,每逢节假日、赛事、演唱会,沈阳文旅人都会在“两站一场”设置“文旅服务驿站”,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从最初的八王寺汽水、不老林糖,到端午节推出的五彩线、粽子,再到迎接演唱会粉丝的发光手环。2024年,服务驿站又增添了沈阳本土品牌玖福记鸡架和经典奶茶,为游客们送上最贴心、最温暖的服务。打响“听劝”品牌,将“沈阳站”“沈阳北站”地铁站改回“沈阳站站”“沈阳北站站”,在站前广场增加“站站雪人”等场景,特别是2024春晚在沈阳站前取景,提升了沈阳站作为打卡景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出假日旅游直通车。自2023年“五一”假日开始,通过开通假日旅游免费直通车,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暖心的出游服务,以深厚的城市底蕴和美好的出行体验,为市民游客营造了一份温馨愉悦的假日氛围,展现了更具人情味、烟火气、时尚风、国际范的沈阳魅力,便民、利民之举得到市民游客广泛好评,纷纷为沈阳文旅点赞,也成为沈阳文旅暖心服务品牌之一。2024年,市文旅局先后在“元旦”“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围绕冰雪温泉、生态观光、欢乐休闲、红色缅怀、乡村文化、乡村购物等主题策划开通2024爱沈阳“冬日雪暖阳”“春天花正开”“秋韵情意浓”免费直通车,直达部分热点景区、旅游点位、秋晚取景地、热门打卡地和乡村旅游重点村,共计串联东北亚滑雪场、沈阳方城、沈阳棋盘山风景区、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怪坡风景区、马耳山风景区、爱新觉罗祖家坊等热点景区30个,单家村、半拉山子村等重点村5个,以及祝家大集、造化大集旅游点位2个,累计开通32条免费直通车线路,发车463台次,运送市民游客36500余人次。央视新闻、辽宁日报、沈阳日报、指尖等各类媒体对免费直通车“接且”服务给予了关注和报道。 全面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扎实开展交通行业文明服务提升行动、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2024年,累计发动行业志愿者7535人次,志愿服务近4.2万小时,为乘客提供咨询答疑、票务协助、文明引导、秩序维护、行李搬运、宣传沈阳文化等服务。实施延时运营服务,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文体旅经济发展,满足广大市民、游客夜间出行需求,每年夏季实施50条公交线路延时运营服务,以城市主要商圈及来沈游玩目的地、市民休闲娱乐相对集中区为中心,构建了“八横九纵”公交夜间出行网络,覆盖了全市近50处夜生活集聚区域。同时,针对体育赛事、演唱会、节假日重点景区游客出行需求,实施专项配套保障服务,采取落实应急车辆、临时调整公交线路、延时途经线路服务、现场指挥调度等各项工作举措,全力保障各类文体旅活动顺利开展。仅2024年,市交通部门为各类文体旅活动提供公交运力保障服务116场次,增配车辆3100余台次,增发车次1.58万次,运送乘客55万人次。 持续完善地铁服务设施。为解决游客在地铁站内定位难、找人难、易迷路等问题,沈阳地铁在6座重点车站增设中、英文“会合点”标识,方便游客在站内顺畅、便捷会合。推行“冷暖车厢”服务,在122座车站设置中、英文“冷暖车厢”服务标识,提供精细化服务,满足游客差异化需求。 三、促进旅游与交通协同发展 加速推进东部旅游大道建设,沈阳东部旅游大道主线起于尹石线与京沈线交叉口,途经县道尹石线、乡道石佛线、辽河湿地公园旅游路、国道绥沈线、省道十灯线,终点为十灯线与黑大线交叉口,主线全长150.7km,项目累计总投资超8000万元。东部旅游大道通过整合东部山区旅游资源,将七星山、辽河湿地公园、植物园、马耳山等50多处景区联成一体,“一路一景”“以景引路”“串景成线”,形成了心花“路”放、寓景于路的旅游文化氛围,为家庭游、周末一日游、假日游提供了新去处,为亲子娱乐、休闲度假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了交通运输、旅游观光和服务沿途经济发展的多重功能。东部旅游大道作为优化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干线,有力推动了“一主、十三条环线、十二条支线、十二条通道”旅游路网新格局的形成,将铁岭、抚顺、本溪、辽阳主要景区与沈阳东部景区有机连成一体,优化完善了沈阳“层次分明、纵横交错、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旅游路网,全面提升了都市圈公路通达能力,有力推动沈阳旅游要素集聚,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打造沈阳便捷都市圈、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赋能增效。 为满足广大市民游客地铁出行的多元需求,创新开发地铁文化旅游新场景,打造有活力、吸引人的地铁文化空间,助力交旅融合发展。沈阳地铁首推“站站美术馆”和“站站杂趣店”创意空间,由沈阳本土潮流艺术家,以自己的绘画语言描述这座城市,在《东北是家》系列作品中,以地铁交通、地标建筑、城市街景、博物馆藏、美食风物等城市元素,多视角、多形式地展现了沈阳特质的城市画像。同时,打造了有颜值又好玩的“站站杂趣店”,推出了地铁主题的冰箱贴、明信片、地标挂饰等文创产品,设置免费盖章互动区,吸引游客“城市漫游”打卡,不仅提升了地铁空间的文化附加值,同时,促进了交旅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抢抓机遇,推动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沈阳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提档升级,探索开发运游融合服务产品,打造一体化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旅游公交线网,提升车辆运力配置,推进市区旅游景区、景点交通便利度进一步提升,推动交通出行向提品质、优服务转型,不断开创“交通+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共绘融合新前景,为建设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助力赋能。 感谢您对沈阳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5年3月31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