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关于沈阳市交旅融合发展推动沈阳成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提案》(第293号)的答复
毛惠媛委员: 您提出的《沈阳市交旅融合发展推动沈阳成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资源共享方面。持续丰富文旅场景,推出“乘着公交游沈阳”“乘着地铁游沈阳”,积极改进公共交通服务,满足市民游客乘着公交、地铁游沈阳需求。公交方面,168路山水风光线,途经东陵公园、沈阳世博园、沈阳棋盘山风景区(棋盘山冰雪大世界)等景区景点;214路金廊商圈线,途径市府广场、彩电塔、青年公园、万象城、五里河公园等消费地点;225路休闲游园线,途经中山公园、南湖公园、青年公园、万柳塘公园、万泉公园等休闲场景;207路美食逛街线,途径铁西广场、太原街、彩塔夜市、五爱市场、中街、龙之梦等购物场景;环路文化体验线,途经沈阳方城(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市府广场(沈阳博物馆)、中山广场、沈阳站、和平广场(东北解放纪念碑)等地点;236路学府观光线,途经辽宁大学(崇山校区)、沈阳医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博物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大学(沈北校区)等地点。地铁方面,乘坐地铁1号线,可以到沈阳故宫、中街、太原街、西塔美食街、红梅文创园等网红打卡地;乘坐地铁2号线,可以打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夜市、北陵公园、老北市、彩电塔夜市;乘坐地铁9号线可以去1905创意产业园;乘坐地铁10号线可到达塔湾兴顺夜市、时代公园等地点。 二是服务融合方面。完善交通枢纽文旅服务场景,促进交通运输节点变景点,全面提高火车站、客运站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通过持续开展的客运站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使交通枢纽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不断丰富沈阳站、沈阳北站、桃仙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文旅服务,让两站一场成为游客的“打卡点”。自2023年4月29日起,每逢节假日、赛事、演唱会,沈阳文旅部门都会在“两站一场”设置“文旅服务驿站”,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从最初的八王寺汽水、不老林糖,到端午节推出的五彩线、粽子,再到迎接演唱会粉丝的发光手环。2024年,服务驿站又增添了沈阳本土品牌玖福记鸡架和经典奶茶,为游客们送上最贴心、最温暖的服务。叫响“听劝”品牌,将“沈阳站”“沈阳北站”地铁站改回“沈阳站站”“沈阳北站站”,在站前广场增加“站站雪人”等场景,特别是2024春晚在沈阳站前取景,大幅提升了沈阳站作为打卡景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4中秋,沈阳文旅携手沈阳地铁推出邀你同游央视秋晚沈阳十三处取景地,让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一同解锁沈阳这座北方城市的独特魅力。 三是产品创新方面。在条件成熟的旅游景点和线路开展定制客运服务,推出巴士旅游专线。采用更加多样的车型,满足游客定制化客运服务需求,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强化安全技术手段,改变道路旅客运输固定线路、时间、站点、班次运行方式,进一步满足游客复杂、多样、个性化出行的需求。比如,为完善沈阳方城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市交通运输局联合沈河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开通沈阳方城机场大巴班线,开通试运行,每天发车2个班次,外地抵沈旅客可以在桃仙机场乘坐机场大巴直达沈阳方城景区。促进观光巴士、游船等交通工具变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业态。随着沈阳旅游持续火爆,市民游客希望沈阳能恢复“双层观光大巴”,为让更多外地游客全方位体验沈阳美景,2024年5月1日至5月5日,2条双层观光巴士线路重新上线。其中:观光巴士1号线自辽宁大厦至奥体中心,途径北陵公园、沈阳北站、沈阳博物馆、清真寺、太清宫、方城(中街)、张学良旧居、彩塔夜市、青年公园、五里河公园等地点;观光巴士2号线自市府广场西至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途径北市场、西塔、太原街、沈阳站站、铁西广场、红梅文创园、1905文化创意园、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等。浑河游船在富民桥--浑河桥航段、鸟岛登岛航段两条航线的基础上,新增了“长青桥--东塔桥”“南京桥--三好桥”两条往返航线,航段增加至4条,将浑河的风光变幻尽情展现,其中富民桥--浑河桥航段开通了夜航线路,2024年5月1日沈水夜航正式启航。 四是技术驱动方面。科技赋能实现公共交通行业“一码通行”,为彻底解决市民游客乘坐公交、地铁移动支付切换两个电子乘车码不便的问题,我市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交通,2024年9月,沈阳电子公交卡正式下线,市民、游客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APP,统一使用盛京通电子乘车码乘坐公交、地铁,全面实现了公共交通行业两码整合、一码通行。通过技术驱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公共交通的便民服务水平,也为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体系奠定了基础。 持续加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致力打造功能层次清晰、衔接一体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网,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出行效率。沈阳地铁持续对1、2号线路进行升级改造,以技术创新保障线路高质量运营。目前,正在从传统Wi-Fi+ TETRA模式升级为城轨LTE-M模式,通过一张LTE-M网络承载了地铁的CBTC业务和宽带集群业务,构建了极简、安全、可靠的城轨车地通信专网,提高了列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减少了因车地通信受扰导致的延误和事故风险,为乘客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不断探索创新为市民游客提供智慧化出行体验,开展智慧车站试点建设,完成铁西广场站、奥体中心站智慧车站管理平台建设,依托视频AI等技术与车站运营场景相融合,实现实时客流统计、乘客异常行为分析、设备运行情况实时监控和关站辅助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车站客运组织质量和效率,满足多维度应急管理需求。 打造数字文旅,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开发了“易游沈阳”数字文体旅平台,全面提升全市文旅体服务水平。不断挖掘文旅行业应用场景。一是线上购票场景:观众可使用互联网支付手段,实现个人及团队用户线上订票、自助购票等多种服务,购票成功后,使用购票二维码,刷码即可快速入园;二是虚拟漫游场景:对沈阳故宫外部及部分展厅场景进行数字化全景信息采集,720度灵活呈现;三是智慧语音导览场景:通过沈阳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平台智慧导览入口或现场扫描相关二维码,即可进入智慧语音导览系统。系统采用微定位智能导览,实时定位跟踪,手绘地图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展现景区特色,并与传统地图相匹配,精准定位。发展沉浸式旅游业态。在老北市景区持续推进沉浸式体验项目,将“牌坊-楼宇-演艺-光影”等一系列沈阳特色地标元素,与科技和传统文化相融合,推出“吉空福地龙凤呈祥”科技秀,为市民、游客带来了虚拟现实相结合的视觉、听觉体验。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展陈新模式。利用VR技术重建文化遗产相关历史场景,再现已经消失或者部分残存的文化遗址、历史文物,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提供更深入、更生动的文化体验,加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参与感。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成10个多媒体技术应用展览陈列场景,沈阳博物馆建成24个多媒体技术应用展陈项目,对博物馆展厅、展览和馆藏珍贵文物进行影像数据采集和展示,为观众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刻的参观体验。沈阳故宫博物院利用3D扫描和VR重建技术,完成328件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对220件文物进行3D数字成像,以数字技术提升博物馆藏品三维数字化采集、加工与展示水平。 五是环境优化方面。近年来,沈阳市高标准建设立足东北、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高效率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交通一体化,积极推动东部旅游大道建设,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力,为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交通保障,加快了我市建设国内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步伐。在东部旅游大道建设过程中,针对以往县乡公路存在道路标线模糊、路面不够平坦、标识不统一不清晰等问题,充分利用国省干道和县乡公路资源,对主线路况较差的73.5公里路面进行了维修,重新铺设了沥青路面,对全线标线进行重新施划,统一了沿线的旅游标志,新增71套旅游标识牌,道路两侧路肩用草坪、花卉进行了“换肤美颜”。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充分采用注浆技术处理病害、沥青温拌等先进工艺,同步实施了路肩整形、标志牌维修、轮廓标更新、路树涂白等附属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沈阳东部旅游景区的通行环境,有力促进了沈阳东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持续加强路域环境整治,每年定期集中清理公路用地范围内积存垃圾和黑臭水体,整治公路用地范围内乱堆乱放和私搭乱建,加强公路两侧路树修剪清理,补植公路绿化带,打造了美丽的交通风景线,为来沈游客提供了温馨、舒适、安全、美观的公路交通环境,同时,促进了交通沿线的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市交通部门结合“三站一场”整治工作,投资885万元对市内5个客运站的母婴候车室、服务台、包裹寄存等服务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沈阳地铁持续完善服务标识系统,为更好体现景点、公园、医院、学校等信息,充分结合所辖线路车站周边特点,沈阳地铁在线网94座重点车站增设170余处公益类信息辅助标识,其中,涉及公园、景区标识40余处,方便游客快速定位景区信息。同时,协同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增加沈阳方城元素,在沈阳方城周边的中街站、怀远门站设置沈阳方城标识,进一步优化了城市旅游形象。 感谢您对沈阳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5年3月31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