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关于让文化成为沈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提案》(第0292号)的答复
李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让文化成为沈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旅游管理服务,旅游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整体提高,旅游人数和收入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2018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2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将近759亿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14.1%和15.0%。 一、科学规划,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我们在启动编制《沈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过程中,从做好顶层设计出发,重点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纳入《规划》。明确了围绕“一核、三区、三道、五廊”的全市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创新化发展文化旅游产品。提升以“九一八”为新名片的历史文化旅游,体现沈阳国际情怀。打造以“福运生活”为主题特色的关东民俗旅游,塑造关东民俗生活的浸泡式体验。开发以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为支撑的多元文化旅游,实现东北多元文化的集中体现。 二、全面营销,提升精品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我市旅游营销宣传推广工作从域内(沈阳)、国内、海外三个层面市场,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营销网络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沈阳旅游业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沈阳旅游目的地城市形象。一是完善营销宣传工作机制。为提高沈阳城市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制定出台了《沈阳旅游营销宣传机工作制(试行)》,全面整合我市营销渠道和营销资源,通过“把沈阳故事讲给世界听”的主题营销,打造具有沈阳特色游营销品牌,构建沈阳游营销宣传发展大格局,建立科学、高效、规范的营销宣传工作网络。二是创新提出“四季游”新概念。在全国率先根据四季气候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活动主题,创新举办沈阳四季游系列活动。整合全市旅游、文化、民俗、体育、商业、农业、美食、购物等资源,实施整体包装策划和统筹设计安排,在每年的4月份至来年的3月,推出400余项特色各异的旅游精品活动和线路产品,打造“四季有景、月月有节、亮点不断”的沈阳特色旅游节会活动。三是开展冰雪特色产品营销。每年赴“长三角地区”城市(上海、杭州、无锡),围绕“清风满韵 冰雪沈阳”主题,开展宣传沈阳冰雪旅游产品,扩大了沈阳冬季旅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开展创意主题营销活动。与新浪、腾讯、新华、中国旅游报、马蜂窝网等合作,连续三年(厦门2年、广州1年)举办“浪花爱上雪”双城记主题营销、梦回大辽冰雪季、全国总编沈阳行、“我为家乡代言活动”等系列活动,通过南北城市气候、资源、人文、民俗方面的对比,利用移动端、PC端、微博、微信、H5、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传播,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粉丝对沈阳的关注,媒体曝光量累计可超2亿人次,扩大了沈阳城市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五是营造旅游目的地城市氛围。在沈阳北站出站通道南北端口灯箱、桃仙机场出发厅安检口和国际国内到达厅的航显屏、全国高铁《旅伴》杂志、《航空画报》杂志等优质高效资源平台,进行城市旅游形象广告宣传,让来沈阳旅客第一时间感受沈阳城市旅游氛围。同时,在主要街路青年大街皇朝万鑫户外LED屏宣传,日覆盖人流量百万人次以上。此外,在北京火车南站80个刷屏机立于40个检票口两侧,北京机场灯箱广告宣传,广州南站64台刷屏机分布在一层到达厅、二层电梯换乘口、三层出发厅,受众到达率可近100%,全年覆盖近亿人次。 三、强化传承,促进非遗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力度,使全市非遗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促进与旅游发展相融合。通过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辽宁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研发3条 “非遗之旅”旅游线路等,强化对我市非遗的有效保护、传承发扬。特别是通过开展“非遗之旅”首发活动,组织游客对沈阳天江老龙口酿造有限公司的“老龙口白酒传统酿制技艺”和沈阳华夏饮食文化博物馆的“满汉全席”两个非遗项目进行了参观、体验,得到了参与者的高度认可。二是积极打造“沈阳好手艺”非遗品牌。2017年—2019年通过举办了3届“沈阳迎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展出由传承人创意、开发、制作的传统技艺类非遗作品300多件,使更多的非遗项目走向市场。同时,在市图书馆多功能厅等举办了4场非遗项目展演,展演包括“白清寨传统唢呐”、“地宫戳脚拳”等传统音乐、曲艺及传统体育等类别项目,吸引了千余名市民观看。三是通过会展经济拉动非遗发展的内生动力。连续举办了5届“非遗博览会”、2届“剪纸节”等活动,展示了近年来我市非遗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让非遗走进民间、走进百姓,广泛传承。同时,组织非遗项目单位及传承人参加了2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以及区域性的非遗展会,取得全国性非遗技艺比赛奖,向世人展示了沈阳非遗的深厚底蕴。四是鼓励有条件的非遗项目单位实行生产性保护。 对具有生产性质和社会需求,能够借助创造、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代表性项目,鼓励企业开展集中宣传、展示、推介产品和服务等措施。如:沈阳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祖家坊酒业)不仅在景区内进行“祖家坊白酒传统酿造工艺”非遗传统技艺的演示,而且还在景区的游客接待中心等位置开展品鉴、售卖自产酒水活动,让客人在了解非遗的同时,也带动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大丰收。 四、加大扶持,推进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项目为王”工作要求,通过加大扶持、调研监督、成立基金、入库备案、绩效考核等方式有序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工作。一是搭建有效的文旅产业投融资平台。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发起设立总额为1亿元的沈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其中,政府出资3000万元,沈阳旅游集团出资4000万元,基金管理公司出资100万元,基金管理公司和沈阳旅游集团共同募集2900万元)。目前,政府出资已列入市财政投资计划方案当中,基金管理机构已经确定,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已委托金控集团对基金管理机构开展尽职调查。二是加快推动文旅产业项目建设。2018年,共整合推进旅游项目100个(其中:新建项目36个,续建项目57个,改扩建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69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额111.47亿元。2019年,重点推进文旅融合项目如下:一是沈阳恒大童世界文化旅游城项目。以童世界主题乐园项目为龙头,总投资1000亿元,预计当年实现投资额45亿元。二是沈阳方城改造项目。启动沈阳市博物馆、旧居红楼群等10大项目建设工作,提升景区资源丰富度,深化沈阳方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三是提升景区文化品牌影响力项目,推出故宫实景演出剧等。 五、下一步重点工作 结合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实际,我们下一阶段还将重点开展如下工作: 一是推进“文化旅游+ ”深度融合,打造多样精品项目,完善沈阳特色文旅产品体系,构筑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格局,促进沈阳文旅产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二是进一步提升沈阳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实施旅游城市营销战略计划,开展主要客源地营销推广和创意主题营销活动,筑牢沈阳四季游节会品牌,统筹协调、指导带动各部门和各区县(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旅节会活动等方式,提升沈阳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在全面执行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地民营文化传媒企业参与沈阳文旅产业规划设计、创意策划等的积极性,科学谋划“十四五”沈阳文旅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感谢您对沈阳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19年4月16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