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关于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水平的提案》(第268号)的答复
王东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水平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工作,积极创新转化手段,拓展对外交流平台,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 2021年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12月1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我市贯彻落实的汇报。扎实推进馆藏文物活化工作,扩大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每年举办特色展览、论坛、讲座等活动150余场次。启动实施博物馆“百馆工程”,编制了三年行动方案,出台了《沈阳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目前,已完成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改陈布展、北大营遗址保护、沈阳博物馆建设等精品工程,预计年底前,90余个项目将具备对外开放条件。利用文物历史建筑开办文博场馆,累计94处建成博物馆、展示馆等。实施了文物历史建筑可阅读工程,为103个文物和历史建筑加挂简介牌和二维码。以数字化采集方法开展城址类遗址测绘建档、文物现状调查、文物病害勘察和安全性评估,实现了23处城址的数字化保存,为城址的保护、研究、修缮提供准确数据信息。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和考古勘探前置。落实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完成了24项文物建筑保护修缮项目。推进考古勘探前置,实施了包括三批集中供地在内的154个考古勘探项目,是去年同期的171%,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我市经验做法。做好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完成法库吉祥寺、满铁奉天公所旧址等文物修缮工程。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沈阳段)保护利用,编制《沈阳市长城国家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实施明长城沈北段白家台烽火台修缮保护工程。 二、引入新的业态,进一步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作为老工业基地,沈阳的工业遗产价值突出,对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满洲住友金属株式会社车间旧址改造为“1905文化创意园”,成为我市利用工业类文物建筑开展活化利用的典范,改建中保留了原建筑的设计风格和主体钢结构,对建筑内部进行了重新分割,开辟出多个寓意不同的主题空间,集结了国内知名的特色餐饮、文化酒吧、主题咖啡厅、个性工作室、品牌Club。“1905文化创意园”被评为辽宁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该案例还被列入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万科集团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满洲农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厂分解过滤车间旧址进行综合利用,建设了“红梅1939文化创意园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英美烟公司办事处旧址则改造为“别处”美术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宇霆公馆旧址的利用是以文化书院的形式,通过评书茶馆、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打造“奉天往事”文化茶苑。 三、创新资源价值传播推广,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深入融合 依托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积淀,以文化沈阳、历史文化、山水沈阳为主线,历时半年时间,开展梳理评选百项IP的活动。并通过《沈阳晚报》进行了全景展示,为沈阳的历史文化、山水生态、城市地标、名优特产等一系列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注入新动能。连点成线,研发设计“史前文化之旅”“清文化之旅”“抗战文化之旅”“红色革命文化之旅”“工业文化之旅”“城市文明之旅”“生态文明之旅”等8条重点文化旅游线路,推动历史文物建筑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讲好沈阳历史故事,创排京剧《战沈州》,以古沈城为地域背景,讲述了辽圣宗时期,副节度张杰临危受命,带领百姓保卫沈州的历史;创排评剧《黄显声》,讲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的黄显声将军,率部在沈阳城内打响了抗日的枪声,保卫沈阳、保卫中国;创排盛京赋之舞剧《满风印象》《天齐儿》,讲述了作为多民族融合的沈阳的民族历史和民族风貌。 持续加强文物数字化预防性保护工作,积极向国家文物局申请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全面利用文物数字化信息,开展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工作。配合国家、省文物部门建设全国文物大数据平台沈阳文物数据库。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推进6家二级以上博物馆开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 开展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对一些在城市基本建设中发现的重要的地下文物遗存,因地制宜地开展保护性展示工作,如盛京城德盛门瓮城遗址、千松园遗址、汗王宫遗址、豫亲王府遗址等进行考古发掘后,对考古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展示,能够让市民和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沈阳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注和关心!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2年5月20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