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关于加强新时代戏曲推广创新的提案》(第107号)的答复
刘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戏曲推广创新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华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沈阳戏曲资源较为丰富,剧院行当齐全,艺术力量雄厚。如京剧拥有被誉为“南麒北马关外唐”的唐韵笙和秦友梅、黄云鹏、周仲博等老一辈艺术家,评剧拥有韩、花、筱三大艺术流派。在当前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及推广中华戏曲对我市的文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近些年,我市始终致力将此项工作作为责无旁贷且势在必行的文化使命。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打造互联网戏曲平台 为加强传统戏曲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尤其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向好且转向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我市高度重视宣传推介,创新推广方式。如组织相关戏曲院团注册了视频号、公众号、抖音账号等,通过新媒体技术,用京剧、评剧、东北大鼓、相声、评书等20多种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现使命担当;推动媒体与戏曲院团深度合作,利用新媒体做线上宣传、营销、推广等,不断拓展和探索新媒介、新形式,吸引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喜好层次的观众群体。 二、关于抓好新时代题材创作 我市各院团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践行国有文艺院团的使命和担当。如2021年,现代京剧《关东女》入选“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和“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评剧《过大年》作为沈阳市唯一一部优秀艺术作品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庆祝建党百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获辽宁省第五届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等。2022年,各院团围绕二十大“六地”“两邻”“英雄城市”等重大节点和主题,创作包括京剧《忠魂》、评剧《尉凤英》等在内的既有高度深度又有温度风度的精品剧目,讲好沈阳故事,传递沈阳精神。 三、关于创新群众性普及推广 为逐步提高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强化市场效益,我市传统戏曲专业院团在表现形式上,注重进一步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国内外文学、魔术等形式融合;打造当下儿童钟爱的“手绘本”式儿童剧、节目,巩固占有少年儿童更新迭代的市场;尝试创排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浸没式戏剧、音乐剧等,开拓“青年群体市场”;打造小剧场剧目和节目,以沉浸式话剧、戏曲元素演出、相声专场演出等形式,提升和丰富小剧场演出质量和演出内涵,做到以小博大,提高观众粉丝黏性和观演习惯。 在2021沈阳艺术节期间,沈阳京剧院、沈阳评剧院分别创新排演了《三打白骨精》及《灰姑娘》两部儿童剧,既融入中国传统戏曲符号、国外儿童文学元素、时尚魔术表演等多种艺术样式,又糅合沉浸式、新科技体验于其中,演出异常火爆,赢得了观众和票房一致肯定。 为将戏曲演出与沈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让文化、文物、非遗元素等活起来、演出来,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核心要义,我市持续推动文旅融合演艺项目《沈阳印记》提质升级,加强观众的科技体验和沉浸感,实现思想性、娱乐性、观赏性和谐统一。同时打造沈阳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和文艺品牌,包括与新乐遗址博物馆联合打造沉浸式儿童剧,与关东影视城合作打造“沈阳迎春灯会”沉浸式演出,打磨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文化旅游项目等。 四、关于建设基础性演出场所 为着力解决戏曲演出场地问题,为戏曲院团提供展示 平台和创排空间。我市一方面对现有剧场做使用规划,如促进市青少年宫剧场发挥作用、完善沈阳艺术大厦剧场手续和功能应用;另一方面,广泛与群众艺术馆、朝鲜族文化馆、儿童活动中心等机构所属剧场制定演出计划,根据不同剧场规模,开展不同种类和样式的演出活动。同时,逐步探索和协调对八一剧场、沈铁文化宫、铁西工人文化会堂等适合戏曲院团开展大、中型演出的相关剧场;积极寻求区县剧场合作,打造以区县文化场馆为主体的文化阵地。另外,与和平区老北市剧场合作,通过曲艺、戏曲等艺术形式,达到剧场和街区文化元素叠加效应;与于洪区商务局合作,打造“活态传承”京剧国粹艺术沉浸式体验馆;与玖伍文化城等商场联合,开展曲艺、儿童剧演出和沉浸式、互动式演出活动等。 戏曲是中华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一颗明珠,是我们的文化标志和艺术标杆,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艺术传承,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范式。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践行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沈阳早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我市必将持之以恒地关注我市的戏曲事业发展。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文化艺术的关注和关心!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2年5月10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