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关于加快沈阳区域性文创中心建设的提案》(第428号)的答复
兰宝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沈阳区域性文创中心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文化强市建设目标,集聚“文化+”新动能,以文化创意理念引领沈阳城市发展;以文化创意串联沈阳文化资源,塑造沈阳城市品牌;以创意产业跨界融合带动沈阳增长方式创新;以全民文创素养涵育沈阳创新创造活力。高度契合沈阳聚焦高质量发展、谋求人民幸福的发展主题,加快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一、制定出台系列文件。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城市的工作任务, 聚焦文化强市建设目标,集聚“文化+”新动能,我市先后制定《沈阳市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行动方案(2021-2025年)》《沈阳市文化旅游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沈阳市城市书房、城市书屋建设方案》《沈阳市博物馆“百馆”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沈阳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沈阳市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沈阳市市级文化产业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近期,还将出台《沈阳市旅游产业链建设推进工作方案(2021-2025年)》、《沈阳市文化产业链建设推进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为推动区域文创中心建设和文化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 二、加快培育文化产业聚合平台,市场主体实力不断增强。 加快推动我市文创产业聚合发展,深入挖掘文化产业资源潜力,培育策划新的产业园区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工作。北方文化新谷数字出版产业园、华为VR产业园、那•里文化产业园建成并投入运营,培育了红梅文创园、奉天工场、十一号院等已逐步建成集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2021年新增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8家,实现了“提质”“增量”双轨并行,同步提升。坚持培育龙头企业,壮大文创产业市场主体。指导各区、县(市)文旅部门做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挖潜升规工作,不断壮大行业规模。体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已制定全年产业园工作推进计划,召开区县文旅产业推进工作会议,明确重点建设园区(基地)名录。截至目前,重点建设园区(基地)名录已汇总完成。 三、实施文旅惠民消费工程,文创产品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为缓解疫情对沈阳文化旅游消费市场带来的冲击,拟自2022年4月末至2022年12月31日面向我市居民及外地来沈人员发放1100万元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其中,沈阳市政府出资1000万元,用于文旅消费场景惠民活动,直接补贴至市民及来沈游客。辽宁银联出资不少于20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消费券活动补贴,另100万元用于爆点活动、宣传组织费用以及活动后续审计费等。同时,正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惠民消费活动,吸引银行配资。其中,沈阳市政府出资1000万元,用于文旅消费场景惠民活动,直接补贴至市民及来沈游客。辽宁银联出资不少于20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消费券活动补贴,另100万元用于爆点活动、宣传组织费用以及活动后续审计费等。同时,正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惠民消费活动,吸引银行配资。 今年,将继续与市科技创新转化中心联合举办“盛京杯”工业设计大赛文创专项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沈阳市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智库建设,为我市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助力沈阳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四、不断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赋能城市建设。 落实《沈阳市城市书房、城市书屋建设方案》,完成全市21个城市书房、114个城市书屋的建设阶段验收工作,其中21个城市书房、104间城市书屋通过建设阶段验收。印发《沈阳市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开展标准化建设。 筹建沈阳历史建筑博物馆,已制定市政协搬迁方案,待审定后实施;东北警察博物馆已完成陈列大纲,拟完善后向省文物局申请备案。沈阳工人美术馆,正在拟定搬迁方案,待完成搬迁后施工建设。 举办沈阳艺术节,开展“人民幸福城·我的沈阳美”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推进“文化下乡”。加快推进“多游一小时”场景项目推广应用,实施百家景区提质升级工程,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态。 感谢对沈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2年5月6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