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沈阳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发展的提案》(第010号)的答复
姜丽萍委员: 《关于进一步推进沈阳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发展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和对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工作的关注。经我局认真研究,现对该建议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体系的构建 包含图书馆领域、文化馆领域、美术馆(博物馆)领域的文化机构标准化管理、总分馆制构建、文化消费提升、文化宣传监督、数字内容建设五大功能。 1.图书馆领域。包含图书管理系统中心、图书加工处理中心、图书物流分拣中心等“三个中心”图书馆总分馆主体功能建设和图书借还、图书检索、内容查询、场馆预约等功能性、内容性建设,目的是将全市2680余个图书馆、图书室、阅览室、农家书屋、城市书房、城市书屋,纳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现管理与服务标准统一,900余万册图书实现统一检索、通借通还,部分图书实现细颗粒度建设,实现关键词检索;部分古籍完成双层PDF,实现数字化展览展示。 2.文化馆领域。包含活动室管理、活动流程管理、活动进程跟踪和活动效果评估等内容,目的是将全市社区(村)级文化服务机构纳入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实现“统一协调统筹、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数字服务、统一考核评估”的“五个统一”运行管理机制,提升总馆在全市各区县(市)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中枢指导作用,发挥街道(乡镇)分馆在公共文化建设中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基层服务点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社会基层,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为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保障。 3.美术馆、博物馆领域。包含展览宣传、参展审评、展览购票、观展评价、数字展馆(非遗展示)等内容,目的是促进实体展馆管理水平提高、广泛传播展馆文化,将潜在观众变为实体展馆观众。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及3D模型等形势充分展现了藏品所承载的知识,借助网络手段加快知识传播、交流和共享。 (二)数字物联网平台的搭建 2020年起,我局试点性搭建了数字物联网平台,目的是通过物联网手段构建数据统一、互连互通的数字化体系,收集文化馆分馆的人员信息、活动信息和提供培训服务,提升文化系统的数字化能力。通过物联网监督,进而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健全公共数字文化标准规范体系,通过数字物联网和公共文化云平台,实现群众文化需求和公共文化服务供应的有效衔接。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一码通城”工作部署,在原有数字物联网平台的基础上,我局将全市图书馆、部分文化馆,纳入“一码通城”服务体系,通过盛事通APP市民码或身份证,实现“一码入馆”。未来,通过预约系统,实现“一码预约”;在完成全市图书标准化二维码加工的基础上,实现“一码借阅”;通过汇总公共文化机构人员、活动、物料使用、图书借阅信息等数据,最终实现公共文化领域的大数据平台。 (三)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1.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印发了《沈阳市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指导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城市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2.研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问题。与沈阳市财政局、沈阳市税务局、沈阳市教育局多次协调,明确社会力量使用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办法、高品质服务内容、资质认定和收费管理办法。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3.搭建数字文化云平台,对社会力量使用公共文化机构统一管理。通过搭建公共文化云平台,将公共文化机构、活动、培训、人员全要素上网,同时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三十一条,使用该平台,建立社会力量依托公共文化机构开展高品质服务的良性运转机制。 4.明确社会力量运营公共文化机构管理考核。印发了《沈阳市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及考核办法》创新监管方式,重点做好政治导向和服务绩效等方面的评估。为通过政府委托运营整体场馆或部分项目的形式,引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打下制度基础 二、本年度工作任务 1.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的构建,推进服务一体化发展。完成B/S架构图书管理平台和图书物流分拣中心建设。通过建设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标准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完善管理和服务能力。普及数字化物联网设备,完成智能安防一体机的调试和制度管理,完成“一码通城”相关任务。 2.推进数字文化云平台管理系统建设,打造供需互动式平台。构建集管理、服务、宣传、消费为一体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征求百姓公共文化需求,开展文化设施建设和艺术惠民活动,推进数字文化领域社会力量参与和高品质文化服务消费试点。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3.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强化社会参与。鼓励利用多种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在存在人员缺乏等困难的县级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场馆设立试点,根据实际,通过政府委托运营整体场馆或部分项目的形式,引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创新监管方式,重点做好政治导向和服务绩效等方面的评估。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星级服务体系,联合教育局,结合“双减”工作,构建1至5星的文化志愿者服务机制,开展非学科类培训讲师资质认定和惠民资金管控工作。推进社会力量补充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2.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乡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 3.继续整合数字信息技术与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文化赋能,推进公共文化管理和建设,构建智能、普惠、精准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体系。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2年3月20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