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关于充分挖掘沈阳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案》(第283号)的答复
海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挖掘沈阳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深挖大辽冬捕文化,重点打造卧龙湖文旅品牌 康平有辽宁省第一大平原淡水湖——卧龙湖,从2013年至今,卧龙湖冬捕节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已连续举办了8届大辽文化冬捕节,并已列入沈阳冬季游(冰雪节)重点活动,是我市大力支持的文化提升项目之一,在财政和宣传上均给予一定的支持。伴随着对冬捕文化与辽金历史的不断挖掘,冬捕节已不再仅仅是场面壮观的凿冰捕鱼,而是重温历史、焕发生机的大型文旅活动。如今,卧龙湖已经超越“湖”的概念,成为辽沈地区文化旅游的先行体验区、新旧动能转换的综合试验区。未来几年,我市将继续以举办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为契机,重现捕鱼场景,展现康平风貌,做大做强契丹文化篇章。围绕卧龙湖湿地建设,积极推进养生养老、主题公园、文旅小镇等新兴文旅产业,全力打造以冰雪、康养、捺钵、温泉、观鸟、赏荷、休闲、避暑为一体的文旅品牌,大力发展卧龙湖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二、开发辽墓考古文化,促进景区转型升级 康平风光秀丽,资源众多,现有9家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旅游景区,有国家AAA级景区5家(卧龙湖生态风景区、大辽圣市商业街、卧龙谷旅游拓展小镇、来福山庄、金沙滩国家沙漠公园)、AA级景区3家、A级景区1家,还有巴尔虎山景区、清诚慎亲王那尔苏陵园等具有浓厚历史文化、但发展程度较低的景观。虽然近年来,县政府围绕巴尔虎山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相继投资2400余万元对巴尔虎山及周边进行改造,初步形成了以巴尔虎山景区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业格局,市财政给予400多万元经费修缮那尔苏陵园,但相关景区景点仍有待继续发掘利用。今后几年,我市将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康平青铜故事、挖掘辽金盛世辉煌、展现三王旗地的风采。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历史文化游,积极引入外来投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加快进行域内旅游景区转型升级。 三、抓住历史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夯实文创开发 康平旅游文创产品的研发虽然起点低、进程慢,但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我市将深度融合域内历史文化,围绕做好“卧龙湖+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的营销模式,积极探索研发地域特色文旅品牌建设。一是合理利用历史资源,以契丹和女真留下的大量遗存为基础,有效整理文化符号,整合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二是充分利用非遗资源,推进二牛剪纸、齐氏羊汤、姜家沟干豆腐、康平老窖、大辽冬捕祭祀礼仪、东升皮影等项目文创研发,做好包装策划和市场营销,提升文创产品规模和水平。 四、策划精品旅游路线,加大全媒体宣传营销 我市将持续加快发展“卧龙湖+”全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挥“卧龙湖+”文旅产业联盟作用,以卧龙湖为核心,融合联动辽河湿地公园、万亩松、金沙滩、巴尔虎山、辽代古塔、清王陵遗址等全域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潜心培育四季旅游精品路线,实现康平域内全域旅游。深入推行“夜经济”“新零售”等服务产业模式,抓好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拓展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结合康平地域文化、历史文化,讲好卧龙湖捺钵、那尔苏与慈禧、辽墓群主人、姜家老宅等故事,创作出关于康平的文学作品,推进电影或连续剧制作,传唱反映康平的歌曲。今年我市举办的“大美沈阳”媒体采风四季行之春季行,就对康平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报道,单词报道点击量达15万+。下一步,将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媒体资源,全面树立康平旅游形象。 感谢您对沈阳市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1年5月20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