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关于打造“沈阳IP主题”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提案》(第353号)的答复
连志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沈阳IP主题”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规划引领,统筹促进沈阳文化旅游科学有序发展 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基础上,我局以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动文化旅游全域全要素融合发展,打造文化强市,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助力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深度挖掘利用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三大特色文化,完成了《沈阳市文化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立足沈阳市文化旅游发展实际,从聚集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国内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激发文旅消费、建设国家文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打造沈阳城市名片、深化改革完善文旅发展保障体系等多角度、全方位、系统性地统筹规划了“十四五”期间文旅产业发展。 二、突出特色,推进13+N文化旅游街区巷错位发展 从今年开始,全市将以“一区(县)一街一片区”为核心,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工作原则,有序推动推进沈阳方城旅游片区和中街国家级步行街,和平区老北市旅游片区和中山路欧陆风情街,铁西区工业遗址公园旅游片区,大东区大东路旅游片区和吉祥步行街,以及浑南区东部城市旅游片区、沈北道义旅游片区、皇姑区环北陵新乐历史遗迹旅游片区、于洪区丁香湖旅游片区等一批特色街区建设。重点推动沈河嘉里城慢生活酒吧街、西塔朝鲜族特色街、皇姑区中粮祥云小镇非遗之夜和沈阳天地17号特色步行街、大东区堂子庙巷、铁西卫工街工业文明观光轴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街建设,打造13+N“一站式”文旅深度体验消费集聚地。 三、科技创新,推进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 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投入,推进沈阳博物馆、沈阳妇女会馆、沈阳青少年活动中心、沈阳美术馆等重点公共文化项目建设。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城市书房”、“城市书屋”,打造“15分钟阅读圈”。完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智慧化服务、旅游应急安全管理等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与国家A级旅游景区、游客中心等建立联动机制,创新推出“景区(或酒店)+博物馆(或书店、温泉、非遗展示)”、 “图书馆(或文化馆、美术馆)+旅游服务”等新业态,组织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景区、进展会,组织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实行团组延时开放,不断提升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巷吸引力,打造主客共享的文化旅游新空间。 今年,市政府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5G、AI等先进技术,实施文物建筑可阅读工程(即给文物建筑挂二维码牌,游客可手机扫描收听或阅读建筑背景资料)和“百件文物里的沈阳大历史”工程,快速推进4A级旅游景区的智慧景区建设,全部实现在线预订、预约入园、智慧导游或二维码语音讲解等智慧旅游服务功能,拓展高科技在文旅产业的应用场景。同时,市政府今年还将出资重点更换市级旅游道路导视牌40块。 四、拉动内需,创新研发文化旅游惠民消费举措 为拉动内需和文旅消费,市政府去年通过实施发放消费券、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举办各项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活动,全面带动了文旅产业经济发展。 今年市政府将继续与中国银联辽宁公司合作启动文化旅游电子消费券发放工作。首期发放1100万元,时间从2021年4月29日至2022年2月28日。消费券可用于11类消费场景,包括:涉旅宾馆酒店住宿消费,旅行社市内游览线路消费,书店、音像店消费,KTV包房、游戏娱乐场所消费,剧院、剧场门票消费,电影院门票消费等。参与活动的文化和旅游企业目前已有300余家。同时,将同步启动涵盖八个板块的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为沈阳市民和外地来沈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旅消费体验。 五、强化营商,优化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服务保障 全面落实企业动态管理机制,持续优化审批服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力保障正规旅行社发展经营环境,着力营造一流的文旅营商环境。同时,结合后疫情时代,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不断强化疫情防控责任制、底线思维、红线意识,进一步完善安全防疫的监督管理、设施设备、应急预案和培训演练,全面维护文化和旅游业的安全、稳定、快速发展。 六、重点突破,创新文化旅游品牌营销新格局 首先,研发策划特色旅游线路。通过细化客源地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旅游线路共游客选择,激发游客来沈热情、提升游客关注度。重点推出古代文化游、抗战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工业文化游、研学文化游、民俗文化游、生态文化游、冰雪文化游、饮食文化游、时尚文化游十二大板块,以及包含37个红色旅游点位的10条红色旅游线路。同时,联合沈阳都市圈各城市推出31条线路(其中沈阳全域游7条线路,13个区县15条线路),进一步带动引客入沈,推动旅游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其次,有计划开展对文旅新产品、新业态的宣传营销,持续制造热门话题、打造网红产品,强化沈阳文旅品牌知名度。如沈阳故宫庄妃咖啡店自开业以来始终是大众点评全市咖啡店冠军,与碰碰凉、德氏联合生产的文创雪糕,一跃成为全市单体销量最大的文创产品,带动“盛京礼物”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第三,持续借助李佳琦直播间等网红大咖等平台,持续宣传“盛京礼物”、“工业旅游”“清文化游”等特色产品品牌,拉动大众关注度。今年五一假期,尽管各行业业绩受疫情影响普遍下滑,但沈阳传统有代表性的景点依旧火爆。通过节前在网红平台广泛宣传,沈阳故宫接待人次比2020年同期增长628%,故宫参观区内的文创总收入为115万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150%。 七、创新改革,强化文化旅游人才梯队培育 其次,实施文旅产业人才扶持计划。鼓励旅行社与驻沈高校、文联、清文化学者等加强交流合作,参照“普陀小帅”等抖音网红导游模式,打造一批本土明星企业、金牌导游、网红导游,推出属于沈阳自己的产业领军人物和懂文化、熟历史、有创意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文旅领域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加强对设计、音乐、传统工艺等重点领域人才选拔培养。 第三,健全文化旅游教育培训机制。围绕沈阳文化旅游产业全局性、战略性、现实性问题,利用新媒体建立网络学习平台,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做好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推动文化旅游专题培训班常态化。 八、创新研发,完善“盛京礼物”系列品牌文创产品 近年来,市政府十分关注文创产品品牌培育与推广,文创产品研发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沈阳博物院被评为“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故宫和张学良旧居被中国博物馆协会批准成为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产品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博物院完成了“盛京礼物”文创手册的设计制作,并对“盛京礼物”进行了全品类的商标注册。以沈阳故宫为例,2017年度,文创收入为749万元;2018年度,文创收入为849万元,同比增长13.3%,全年研发文创产品70种;2019年度,文创收入969万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新品181种,同比增长258%。特别是故宫和张学良旧居新推出的历史上首款主题月饼“万事永福”、五款故宫雪糕以及神兽巧克力、清文化皇家系列产品、新春对联大礼包礼盒等,均引起舆论关注,培育百姓带博物馆文化回家的消费理念。同时,文创产品销售体系进一步增强,沈阳故宫文创体验馆分别在红梅文创产业园和沈阳方城开店。张学良旧居陈列馆也在门前和玖伍文化城开设了新的销售场所。 2021年,沈阳故宫将持续加大文创产品的研发力度,创新研发抗战文化 3大类16款文创产品,举办沈阳抗战联线、九一八抗战文化等文化创意产品主题展览,全力推广沈阳最红饮品店—沈阳故宫“莊啡”咖啡店、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凤至”奶茶的品牌知名度。继续在新浪微博、淘宝直播以及抖音平台,开展“盛京礼物网上带货大型直播活动”,进一步扩大沈阳文创影响力。 下一步,我市将以落实好《沈阳市文化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契机,围绕上述工作思路,进一步细化落实委员提出的各项建议,全力推进文旅产业规范化、品牌化、智慧化进程,促进全市文旅产业实现全域全要素融合发展。 感谢您对沈阳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1年5月24日首先,出台《沈阳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意见》等政策,提高国有文艺院团资金保障,依据国有文艺院团功能定位和院团性质分类推进改革。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人才建设,建立健全演出激励、收入分配激励、日常考核等机制,科学核定事业单位编制,放宽对戏曲杂技等专业人才参加公开招聘的政策限制,合理确定演职员的收入、职称和福利等保障,打造高素质艺术人才梯队。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