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提案》(第0622号)的答复
孙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批示和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积极效果。针对您提案中提出的文化产业核心产业缺乏、产业链不完整、人才匮乏等问题,我们认为切中要害,找出了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所在,特别是在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竞争愈加激烈且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的形势下,能破解上述问题,对我市能否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城市发展竞争力至关重要。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努力。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编制《沈阳市文化旅游产业服务质量提质升级工作实施方案》,编制《沈阳市旅游景区发展白皮书》《满铁奉天公所修缮项目勘探方案》《红楼群规划利用方案》等,为沈阳市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方向。正在制定《沈阳“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将文旅融合纳入城市空间战备规划和各类产业规划体系。启动《沈阳旅游条例》修订工作,为文旅融合提供法治保障。出台《浑河、东部地区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建设。制定《沈阳市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方法》《沈阳市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为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政策统筹引领。近年来,按照文旅融合的思路,2017年,我市先后开展了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功能区等一系列创建工作,从体制机制、产业资源整合、品牌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立了以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为基础的文旅融合协调议事协调机构,先后出台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后备箱、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文化创意、新业态融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组织编制了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冰雪旅游等一系列融合规划,有力推进了旅游与文化的有效融合,培育了以历史文化、工业文化、抗战文化、民俗文化资源为主线的文化游品牌,推出了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品牌,打造了皇寺庙会等文化活动品牌; 2019年以来,我市先后启动了《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沈阳市文化旅游产业服务质量提质升级工作方案》的实施工作。同时,加大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和基金向重点领域、新兴业态和重大项目倾斜。完善旅行社“引客入沈”的奖励政策,建立灵活的政策修订机制,将对文化旅游新兴产业的支持持纳入扶持范围,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积极培育良好营商环境。截止到目前,我市共整合推进文旅项目59个,其中:新建涉旅项目20个,续建项目34个,改扩建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1687.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60.58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额19.53亿元。计划投资额 2亿元(含)以上项目15个,其中:新建项目8个,续建项目7个,总投资149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44亿元,已完成投资额17.02亿元。计划投资额 1亿元(含)以上项目20个,其中:新建项目10个,续建项目9个,改扩建项目1个。总投资151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50.2亿元,已完成投资额17.73亿元。下一步,我市将实施“文化+旅游+地产”工程,围绕促进万达、红星美凯龙等大型文旅项目建设,加大文旅项目“投资洼地”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配套公共文化服务,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四是做大都市旅游,打造文旅发展新格局。推进苏宁文旅小镇、奥斯卡演艺酒吧文化综合体等一批文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建设。依托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和城乡生态资源禀赋优势,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打造30-50个文旅融合示范项目。近年来,市文旅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夜间文旅经济”的要求和沈阳市政府关于《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夜经济的实施意见》的部署,以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文旅产业提质升级行动方案》为契机,一方面,积极挖掘自身文化资源的潜力,依托景区、书店、影院、剧场、KTV、网吧等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夜间文化旅游产品,努力丰富夜文化供给,形成了夜读、夜游、夜演艺、夜娱乐为核心的夜文化产品;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夜文化空间,推动将文化要素植入商业、体育、洗浴、餐饮、城市亮化等,推出了夜街区、夜洗浴、夜观赏、夜美食、夜住宿等品牌,凸显了夜经济的文化特色,初步形成了以沈阳方城、和平北市场和太原街、大东东中街、浑南奥体商圈、青年大街沿线、铁西区东部主城区为重点的夜文化核心区域,对丰富夜经济内容、提升夜消费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结合我市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将传统文化植入现代商业综合体、老字号餐饮和民俗风情街区。例如,沈河区将胡同资源和文化融合,将传统手工制作、非遗文化展示、曲艺表演、影院等业态引入商业综合体,为中街夜文化增加了魅力;和平区在北市场引入民俗表演、收藏文化,大力修缮风情街,增强了夜经济的文化吸引力;铁西区充分利用工业遗存的使用价值,通过腾笼换鸟和创新利用的方式,打造了1905、奉天记忆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夜间文化项目。下一步,将加强夜经济文化建设的统筹,打造城市夜文化地标,开发浑河游船产品,完善莫子山公园的炫彩跑道建设,加快沈阳方城、西塔朝鲜族风情街,加强夜色文化的建设。发展文化观影和演艺市场,打造文化特色街区,培养夜读等文化消费习惯,推进沈阳文旅产业与夜经济的深度融合。 五是加强产业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市在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先后举办了中国(沈阳)首届创意创业论坛、首届中国(沈阳)中法工业设计论坛、第八届中韩设计论坛暨文化产业校企合作研讨会、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总建筑师论坛、东北设计发展论坛暨中国北方原创设计联盟四省四市沈阳站研讨会等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人才来沈交流。沈阳创新设计服务有限公司的企业服务的客户有378家企业和单位,在国内小有名气。下一步,我们积极围绕培育本土文化艺术领军人才、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培养内容创作人才。研究制定文化人才引进计划,推动完善现有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一批文化创意、文艺研究等人才。制定《沈阳市文艺精品创作规划》,加强与我市著名文艺创作人才的合作,推进沈阳重点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工程。加强文艺研究、评论队伍和阵地建设,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加强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紧密对接。二是选树行业领军人物。实施树立文化创意旗帜工程,开展培养、评选“十大领军企业、百位领军人物、千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活动,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特殊人才实施奖励,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促进项目落地生根,形成沈阳生动实践,激发创业和投资热情,增添动力和活力,确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旗手。三是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结合人才战略,加大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文艺理论评论人才、全媒体人才等重点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培育沈阳本土优秀文化创意人才、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实施文化创意企业家培训、成长型文化创意企业高端培训。四是培育专业技能人才。依托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和文化创意产业机构,打造国内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队伍,构建沈阳文化创意产业智库。依托驻沈高等院校设立一批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工作室和紧缺艺术人才创新工作室,在景区、文化产业园区、非遗文化传承基地等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文化创意设计、策划、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人才洼地。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0年9月14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