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提案》(第645号)的答复
孙天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非遗文化课程进校园”的建议 我市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的活动,活动范围涵盖幼儿园、中小学、大中专院校,活动形式包括项目展演、技艺展示、图片展览、专题讲座等。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创建活动,每年组织杨氏太极拳、李氏微雕技艺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浑河站小学、和平区南京街第一小学等学校开展活动百余场,通过项目展演、技艺展示、图片展览、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讲和展示,包括传统音乐、传统体育、满族剪纸、刻瓷、相声、炭精绘画、雕刻篆刻等非遗项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组织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关于“邀约非遗传承人定期宣讲活动”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推邀约非遗传承人进入校园宣讲,让广大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和体验非遗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传承意识。自2019年以来,我市已陆续在多所学校开展了一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如剪纸艺术、传统武术、手工艺制作等,深受师生喜爱。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传承人及社会组织的联系,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非遗课程。 三、关于“组织学生走进非遗传习基地”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近年来已逐步建立各级非遗传习基地,包括评剧院非遗传习基地、非遗辽菜传习基地、沈阳北市摔跤传习基地等,目前已有部分学校与非遗传习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此外,今年的非遗博览会在世界文化遗产北陵公园内举办,活动特设了“非遗在社区”成果展及非遗研学活动,我们组织了6批次学生,参加6场研学,学生们现场学习荷包制作,体验古老的剪纸技艺,亲手感受非遗的传承魅力。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 四、关于“将保护和旅游文化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入挖掘、整合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风情民俗资源,加快推进民族博物馆建设,开发少数民族饮食文化,重点推进西塔朝鲜族片区、西关回族片区、沈北锡伯族片区的建设,丰富民族文化活动,培育形成风貌有特色、配套更完善、体验更丰富、服务更规范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着力文化旅游与多领域多产业交叉渗透,互相赋能,围绕历史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工业文化游、研学知识游、民俗体验游、美丽乡村游、生态观光游、冰雪运动游、夜间沉浸游、“福”文化特色游等板块,推出满足游客不同需求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设计。每年四季游期间串联不同场景和活动,策划推出个性化的全城、全季、全时旅游线路,配发手绘电子地图,并通过媒体向游客公示,为游客出行提供指南。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推出更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吸引外地游客深度了解沈阳。 五、关于“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的建议 我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不断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目前,我市公布的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共260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41个,先后出版了200多种出版物。市财政每年都安排非遗专项资金用于非遗保护传承,出台“关于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资金扶持政策,对规上文化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相应奖励,对获得国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园区或荣誉的给予相应奖励。近年来,我们积极实施“民族记忆保护工程”,安排专项资金90万元,拍摄非遗项目纪录片,推进非遗数字化保护展示工程。连续举办十届“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免费为非遗项目提供展示平台,并视情况对参加项目给予一定补贴。同时,每年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发放2000元补助资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开展非遗专项资金争取,探索优化专项资金扶持方式,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 六、关于“打造高素质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的建议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认定、记录、建档,公布了九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了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区)四级非遗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同时为充分调动引导社会力量和非遗传承人开展保护传承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导各区、县(市)、非遗保护单位和社会力量,推进非遗传承人组织建设,成立了沈阳市核雕文化协会、沈阳市奉天落子协会、沈阳市尚氏传统文化交流中心、浑南区非遗商会等。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指导传承人组织建设,调动引导社会力量,更好的推进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4年7月5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