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关于文旅康养促进沈阳市乡村振兴的提案》(第481号)的答复
郭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文旅康养促进沈阳市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有效整合各地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打造文旅康养产业,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改革赋能、宣传造势、活动添彩,全面推进多业融合发展,丰富文旅康养业态体系,实现“文旅+康养”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一、加强政策支持 我市大力推动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积极在文化事业发展、文旅产业发展以及文旅融合发展三个方面做文章,着力提升乡村产业、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并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沈阳样板。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交通设施、游客集散中心、标识路牌、停车场、大数据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加大人力、资金、技术等投入力度,加强乡村软硬件设施建设,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生态环保的旅游系统,保障“农文旅+康养”的可持续发展。沈阳汉夏中医药文化产业基地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00亩,盛产五味子、白鲜皮、黄精等30余种中药材,种植产值达960万元,带动当地1000余名群众就业创业,人均增收2万余元。 二、加强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文旅康养人才培养,积极搭建培育平台,组织各区县(市)文旅康养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学习考察或行业培训,促进我市文旅康养从业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开拓发展思路、提升业务素质,通过搭建各种平台交流活动,培养了一批文旅康养管理及经营人才,为行业健康发展、融入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文旅康养人才的培养交流、引进输出,涉及文旅康养人才的界定、用工、管理等方面,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制度搭建、要素支撑。同时,涉及发改、人社、民政、科技、卫健、教育等多部门,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具体职能,建立会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强品牌打造 注重培育多元化康养业态,着力打造康养品牌,提升康养产业竞争力,不断创新“康养+”模式,推动康养与文旅、农旅、茶旅、研旅、体旅等多业态要素互通、融合发展。创新开发文旅康养新业态产品,引入文化旅游IP的理念,渗透各个要素,培育“文旅康养+”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注重开发中医康养业态,培育发展一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创新开发适宜游客保养身心、改善体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体验项目。加强中医药膳、中医保健用品、中医文化创意产品等医养结合产品研发、加工和销售。近年来,先后有8家在沈单位获评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包括2家中医药医疗机构,1家中医药博物馆,1家中医药医馆,1家中医药生产企业,1家中药资源种养基地和2家具有中医药养生和保健服务功能的旅游康养企业。汉夏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基地先后荣获“巾帼创业示范基地”、辽宁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富硒产品示范基地”、辽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沈阳农大继续教育学院“教学实习基地”等称号,2023 年 12月基地被评定为“辽宁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打造温泉康养业态,建设集温泉养生、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生态旅居等功能于一体的多业态集聚型基地。鼓励适度发展温泉康养地产,健全温泉康养、旅居养老、医养、商业街、游乐园、星级酒店、综合接待中心等延伸业态,持续推进北汤温泉、清河半岛等温泉康养品质提升,打造兴隆堡、小韩村温泉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 创新发展森林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教育等业态,实施森林避暑度假营地、森林养老疗养康复中心等项目,打造森林避暑、露营、研学、写生、摄影、采风基地,棋盘山风景区、马耳山风景区已成为中老年市民休闲康养目的地。 拓展运动康养业态,合理布局建设大中小型体育公园及各类体育场馆、运动训练基地,促进体育基础设施休闲化景区化。在重点景区、城市公园、休闲绿地、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区域建设嵌入式健身设施,健全休闲绿道、自行车道、登山步道等体育旅游设施。巴尔虎山登山节、财湖半程马拉松比赛、卧龙湖徒步走等赛事活动成为广大游客争相体验的康养运动项目。 加快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建设,持续打造文旅康养小镇,争取创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和文旅康养品牌村,持续推进沈阳汉夏中医药文化产业基地、辽宁丽融红杉旅游康养项目等建设,培育汉夏中医药文化产业基地创建国家AAA级景区。 四、加强合作交流 培育文旅康养龙头企业,加快链主企业的组建,鼓励各县区扶持培育一批成长性好、机制灵活、发展能力强的文旅康养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县区文化旅游业开发和文旅康养产业的投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协助和配合投资方在落地项目上做好选址、土地报批、备案、环境评估、安评、能评等各项前期手续办理和申报工作。 感谢您对沈阳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4年4月17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