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关于发展沈阳“红色旅游+旅游演艺”的提案》(第266号)的答复
庞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沈阳红色旅游+旅游演艺的提案”(第266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旅游活动,是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为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早在2021年,我们便发布了“沈阳红色旅游七大主题线路”和“城市红色文旅地图”。这七大主题红色旅游线路,反映了沈阳人民在这片黑土地上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足迹和感人故事,共包含41处点位,涵盖各个时段的历史遗迹和纪念场馆。当下,沈阳文旅火爆“出圈”,为推动红色旅游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跨越发展,我们也在持续谋划,力争将红色旅游与多种文旅资源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立体的体验。 一、关于“选择优秀的红色题材剧目,打造精品力作” 2020年6月22日,大型常态文旅融合品牌——音舞诗画《沈阳印记》,在盛京大剧院正式首演,而后在梨园剧场投入常态演出。《沈阳印记》以常态旅游演出为主题,积极融入旅游文化元素,用演出的形式,串联起来故宫、张学良旧居、新乐遗址、战俘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北陵、东陵等一批沈阳标志性旅游景区和文化标志。2023年7月,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推出首部沉浸式红色情景剧《满洲特科在行动——柳条包危机》,之后又推出《满洲省委英雄故事汇》、“红色咏流传”诗朗诵等精彩纷呈的红色节目,为来沈游客展示沈阳红色文化的魅力,擦亮沈阳红色名片。 2023年,我们组织市属国有文艺围绕主题主线,创排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舞台艺术精品——杂技剧《先声》、评剧《尉凤英》、音乐剧《风刃》、话剧《寻找“王成”》、京剧《忠魂》等,以戏剧语言开掘地域红色文化,广受业界和观众好评。为了使“红色旅游+旅游演艺”进一步深度融合,我们正在着手提升和丰富上述剧(节)目内容和内涵,并注重创排和吸纳沈阳域内优秀演出资源,制作成适合在不同文旅场景实景演出的精华版,同时在声、光、电等多方面求新求变,增强沉浸感,进一步提升“旅游+演艺“的表现形式,为游客提供多元“玩法”,营造场景旅游氛围感。 二、关于“重视红色旅游演艺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我市率先推进的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进程中,优秀人才流失严重、专业艺术人才紧缺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拓宽人才引进、培养渠道也是我们解决改革瓶颈的题中之义。 (一)加强与驻沈艺术高校深度合作,打造演出实习基地 2024年,我们拟举办开展的专业艺术活动包括2024沈阳艺术节、援疆塔城手风琴节等。在诸如此类活动的舞台演出环节,由市文旅局组织市属专业文艺院团与高校合作创建志愿者和实习计划,让更多有志于文化艺术领域的专业学生参与专业演出全程;发起适于艺术高校学生参与创作、表演的合作项目,如设置“新生力量——大学生戏剧、音乐单元”,由高校学生自主主导制作、表演,经验丰富的艺术专业人士对其指导、与其合作;在院团创排剧(节)目过程中,预留并招录适合高校学生参与演出的角色、职务等。 (二)与专业院校共商委培计划,形成人才流通机制 积极与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市艺术学校等院校开展定向培养计划,支持各院团与北京京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开展点对点式代培工作,一方面为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提供和输送人才,一方面也拓宽了艺术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渠道。 近日,沈阳音乐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正在与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市文化演艺中心)商议签订“大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打通讲台与舞台的边界,提升艺术教育与专业行业接轨度,为加强“红色旅游演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起就业供需对接长效机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产教融合方面积极探索,在人才引进、实习实践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 感谢您对我市文旅演艺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4年5月9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