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关于沈阳如何当好东北区域文旅市场的“排头兵”的提案》(第213号)的答复
王枫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沈阳如何当好东北区域文旅市场的“排头兵”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组建了沈阳都市圈旅游产业联盟,开启联合发展共赢模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落实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战略任务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书记市长联席会议暨专项推进组会议部署,沈阳市文旅广电局作为都市圈旅游一体化牵头单位,会同都市圈各市(区)文旅部门,勠力同心,握指成拳,2023年4月初组建成立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旅游产业联盟。联盟签订了“品牌形象共建、旅游线路互联、文旅节会互动、营销推广互宣”等十大方面合作协议,全面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文旅一体化建设。通过实施“圈内市民游起来、圈外游客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激活沈阳都市圈旅游市场,提高沈阳都市圈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制定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文旅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根据《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指导意见》《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书记市长联席会议暨专项推进组会议精神,助推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向纵深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文旅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 一是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互动、共促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文旅产品开发、营销宣传、节庆活动、公共文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交流,实现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示范区文化旅游一体化快速发展。 二是强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及包装,加大跨区域联合营销推广力度,拓宽节庆活动联动的广度,延伸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深度,不断提升沈阳都市旅游圈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是树立沈阳都市旅游圈IP品牌城市形象,集聚休闲城市旅游产品功能,融合历史文化、工业、红色(抗战)、四季、生态和乡村旅游产品、城市文化地标及品牌节庆活动元素,开发差异化专项旅游体验产品,合力打造具有沈阳都市圈旅游业特色IP的多元化业态产品。强化覆盖东北三省和内蒙客源市场,有效吸引环渤海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国内客源市场,激活研学旅游和老年旅游等新兴市场。 四是共同推进品牌目的地建设互动。做大做强沈阳冰雪节、鞍山梨花节、抚顺满族风情旅游节、本溪枫叶节、阜新玛瑙节、辽阳温泉体验节、铁岭荷花节、沈抚示范区戏水节等特色节庆品牌,打造沈阳都市旅游圈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互联、互通、互惠、互利、共赢”。 三、联合都市圈各市全年四季打造了文旅产品经典线路 联合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十大主题旅游线路,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游、工业印记游、红色研学游、关东民俗游、冰雪温泉游、文化艺术游、馆藏品鉴游、奇特景观游、生态休闲游、风味美食游”。为突显都市圈四季分明气候特色和资源特点,策划包装“春暖花开”“夏凉避暑”“金秋送爽”“相约冬季”沈阳都市圈四季游活动产品,春季推出“踏青、赏花、爬山”三大特色旅游线路和80余处网红打卡好去处,夏季推出“纳凉、赏花、避暑”25条旅游线路和200余个网红打卡好去处,秋季推出“赏秋、采摘、自驾”35条旅游线路240余个文旅场景好去处,冬季推出“戏冰、玩雪、泡温泉”旅游线路和文旅场景好去处。极大丰富了沈阳都市圈旅游产品,树立品牌新形象。 四、加大了宣传力度和国内客源地会展及促销活动 加强域外市场推广,吸引“圈外”游客走进来。为拓展圈外旅游客源市场,扩大沈阳都市圈文旅资源在国内影响力,吸引域外游客走进沈阳都市圈。都市圈旅游产业联盟认真研究市场、谋划营销推广,沈阳市文旅广电局牵头赴客源市场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推广活动,并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重庆、大连召开8次旅游推介活动,极大地提高沈阳都市圈知名度。 五、开展了沈阳都市圈“千万市民互动游”活动 2023年4月以来,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市文旅广电局积极组织本地旅行社举行“千万市民互动游”发车仪式,制作短段视频传播,引导旅游市场。通过政府策划组织引导,旅游企业参与,媒体跟进报道,使都市圈圈内旅游市场“火”起来。据不完全统计,4月7日至10月7日期间,沈阳都市圈城市经营省内游业务的旅行社共计互动发车3468台,组织开展都市圈内市民互动游15.51万人次,都市圈城市205家景区累计接待都市圈游客2957.94万人次。 六、设计印刷制作了沈阳都市圈智慧旅游地图 联动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示范区八城联手打造都市圈智慧文旅,推出一幅“会说话”旅游地图。导览、导讲、导航、图案文并茂,通过科创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植入人工智能语音与导览导讲功能,面向社会各界全方位推广,实现一图在手,畅游都市圈美景,带动和促进沈阳都市旅游圈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步工作: 一是我们将继续加大都市圈文旅产品的挖掘与包装,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大城市文旅宣传,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结合年龄特点和季节特色,继续推出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和网红打卡地等,扩宽营销渠道,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和带动市场,促进旅游消费。 感谢您对我市文旅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4年4月9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