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关于加强沈阳市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提案》(第167号)的答复
张孟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沈阳市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积极加强文物资源调查、认定、定级、修缮等工作。 北大营营房旧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等4处文保单位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特别市军事管理制委员会旧址(陈云旧居)等5处不可移动文物被核定公布为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任穷旧居等32处不可移动文物成功申报为辽宁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电报大楼保卫战旧址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成功申报为辽宁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核定并公布了沈阳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了后岭村墓群、叶家坟遗址等8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公布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541处。 实施了清福陵建筑群修缮工程、故宫太庙建筑群、中东铁路建筑群、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奉天商务总会旧址等20余处文物修缮工程。完成了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防雷、东北解放纪念碑和中共奉天市委旧址等革命文物的修缮及三防工程。全力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沈阳段)建设,编制完成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沈阳段)建设保护规划和建设方案,完成了白家台烽火台修缮工程,启动了柳蒿台烽火台、苏家台烽火台等修缮工作。 实现了23处城址文物模型数字化、文物信息数字化、文物资料数字化保存。完成了96处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测绘工作、314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档案制作工作。对奉天纺纱厂办公楼旧址等8处革命文物进行提级保护,完成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测绘建档工作。积极配合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开展法库县秀水河子镇、康平县小塔子村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规划和文物保护工作。 完成了27项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勘探工作,用地面积达358.1万平方米。完成了小张尔东遗址等3项配合性考古发掘。在经开区、沈北新区实施了3项文物资源区域评估项目,评估总面积达735.6万平方米。 实施博物馆百馆工程,建成并公布106家开放文博场馆。新增备案博物馆2家,备案博物馆总数达到23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文物保护监督员宣传、监督文物保护工作的作用。 今后工作中,我市将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对不可移动文物开展调查,依法开展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登记和公布工作,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为文物保护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做好文物合理利用,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品牌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文物合理利用工作,“1905文化创意园”曾经是沈阳重型机械厂的生产车间,目前历史、娱乐、休闲、艺术等元素在此汇聚,人气满满。沈阳铁西工人村生活馆复原和展出了13个工人村老住户的居住与生活场景,保留了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工人们的集体记忆,成为铁西工业进程的历史见证和沈阳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铁锚1956文化创意产业园前身是1956年创办的沈阳砂布厂,园区的设计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不改变基本格局和主体设施的前提下,将现代建筑艺术与老工业元素相融合,充满金属怀旧气息的老厂房加入时尚元素焕然一新。大东区的沈阳造币博物馆生动再现了自近代以来跨越3个世纪的中国造币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华钱币文化的丰富底蕴和精湛技术。中街、老北市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沈阳中街、红梅文创园入选文旅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沈阳市成功入选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 沈阳独特而厚重的抗战遗址遗迹和宝贵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是沈阳抗战历史文化的一张特殊名片,是沈阳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发红色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北大营营房旧址保护利用项目获评第四届(2022)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守望丰碑 薪火相传——辽宁“六地”红色印记主题展》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发布的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沉浸式情景表演“毕业歌”、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沉浸式表演“特科在行动”等也吸引游客沉浸其中,为之动容。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联合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本溪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等抗战主题博物馆共同组建的辽沈地区首家抗战博物馆联盟—— “沈阳抗战联线”,着力开展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陈列,全面推动了抗战文物的全面保护、合理利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抗战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获评“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沈阳特色文创展魅力,沈阳故宫文创与知名企业、品牌跨界合作,在拓展自身行业发展视野的同时,推动沈阳故宫文创产业市场化发展,实现博物馆IP的传播与应用,进一步建立起博物馆文化创意工作市场化运营的良性机制。辽宁省博物馆专门组建文创团队,研发文创新品近300种,“簪花”系列手作饰品凭借超高的颜值、精巧的设计和独特的内涵“火了出圈” “一串难求”。沈阳博物馆推出集结馆藏青花瓷器经典纹饰的青花本、沈博集章册、考古盲盒、“太阳鸟”雪糕等十大热卖文创,大受游客欢迎。“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推出与抗战文化元素相关的辽宁“红色六地”自助打卡明信片活动,很受游客欢迎。沈阳故宫在售文创产品660种,2023年实现文创收入4532.06万元,同比2019年增长367.31%;沈阳文博中心开发文创产品396种,2023年实现文创收入1353.66万元,同比2019年增长332%。 大力推进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推进“文教合作”机制,推动优质服务进校园,利用学生课后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面向青少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东北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单位组织到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重温了入党誓词,再一次点燃心中对党忠诚的理想之火、信念之灯。教育部将沈阳九一八事变历史博物馆列为三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全国各地大中学生前来参观,亲身感受那段历史的痛楚与惨绝,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2023年我市文博场馆举办社教活动800余场次,累计接待观众900余万人次。沈阳故宫2023年接待观众达440万人次,创1926年建院以来年接待观众量历史新高。 “沈阳考古讲堂”“沈阳文博讲堂”以“名家云集、群贤毕至,内涵丰富、反响热烈”的特色,吸引了大批观众参与,获得了沈城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青睐,普及了文博知识,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三、关于提升文物保护单位物业管理专业化水平的建议 文博单位作为文物征集、收藏、研究、保管与陈列的文化机构,是公众参观、学习与游览的重要场所,对安全性、规范性、服务水平要求严格,物业管理涵盖的业务范围较广,包括安全保卫、消防安全管理,场馆开放管理,公众接待服务,信息通信、网络应用和音视频系统管理,空调与恒温恒湿空气管理,藏品环境监测预防性保护,停车场安全运行管理,建筑及设备设施运行维护维修保养,室内外环境绿化与保洁,办公接待会务服务,后勤服务与饭堂餐饮服务等多方面。物业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文博单位的展陈效果、游客体验和文物保护工作等。 我市文博单位对此物业管理服务高度重视,为引进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我市国有文博单位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公开招标,对供应商资格进行严格把关,合同中对物业委托管理事项、物业管理职责、主要岗位人员配置、物业管理费用具有明确要求和规定。对中标企业物业管理方案与细则等规章制度进行严格审核,对物业服务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物业人员设备故障和事故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展陈与服务水平,积极储备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努力打造专业化、会服务、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物业服务队伍。文博单位运用现代的科技智能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文博单位物业管理水平,努力使高品质的展览与完善的物业服务相得益彰。 物业服务企业在文博系统公共服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文博单位业务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文博单位安全服务的重要保证。我市将继续坚持政府采购方式,公开招标,吸引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加入到文博事业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我市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文博单位物业管理体系,严格监督文博单位物业管理运营,充分维护和保障物业企业的经济权益。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4年7月2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