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关于我市非遗文化赋能品牌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提案》(第052号)的答复
苗德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非遗文化赋能品牌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设辽宁非遗与品牌农业融合创新发展基地”的建议 2023年,我市在充分借鉴其他省市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品牌建设专业机构合作,着手起草沈阳市农业品牌顶层设计方案,并启动沈阳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称公开征集活动,最终选定“沈阳臻品”作为我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母品牌名称,以“沈阳臻品、农品瑰宝”作为品牌宣传语。同时,利用沈阳农博会平台向媒体和社会各界正式发布沈阳市建设“沈阳臻品”全品类品牌谱系的相关信息。目前,我们已初步建成以“沈阳臻品”为母品牌,沈阳大米、辽育白牛、辽中鲫鱼、沈阳蛹虫草、辽中玫瑰、新民酸菜等六类特色产品为子品牌的沈阳市农业品牌谱系架构,形成了统一管理、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品牌专业机构合作,完善市级区域公用品牌顶层设计,通过讲述一个好故事、设计一个好logo、建立一套好模式等方法,不断完善和提升区域公用母品牌的包装形象和品牌价值,增强区域母品牌的吸引力和带动作用。 二、关于“牵头建立沈阳非遗大数据中心”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力度,为了更好记录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技艺,我们每年投入20余万元,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对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保护性记录及宣传展示,并通过中央、省、市等媒体及自媒体宣传沈阳非遗,拍摄制作的“非遗在沈阳”宣传片被央广网采用播出。同时,我们依托沈阳公共文化云平台,开设非遗专题板块,向社会公开非遗项目照片、类别、简介等基本内容,目前已实现260个非遗项目数字化录入。下一步,我们将依据您的建议进一步扩大宣传,提升影响,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共享非遗魅力。 三、关于“非遗+农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们积极发挥乡村文化旅游在促进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民宿、旅游服务、商贸物流以及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的产销,助推了乡村特色农业的生产消费,拓宽了就业门路,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法库半拉山子村以非遗+市集,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把非遗体验引入乡村市集,并与将传统节日相结合,让广大游客在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和老北味酒文化景区体验白酒文化,一桶桶清香四溢的白酒成为游客的必选商品。沈北新区单家村深入挖掘锡伯族文化和稻米文化,成功打造了极具创意的“稻梦空间”品牌,成为我市乡村振兴带动文旅消费、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乡村环境、构建和谐乡村的先进典型,并成功获评文旅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是辽宁省唯一入选案例。下一步,我们将依据您的建议积极推动非遗与农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支持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四、关于“提高市民乡村文旅体验”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一直致力于拓展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依托“沈水之阳 我心向往—秋韵情意浓”2023沈阳秋季游活动,开通了浑南、沈北、苏家屯、新民、法库方向5条“十一”旅游免费直通车线路,把广大游客直接送到乡村旅游重点村、热门景区和乡村市集,由“引客入沈”到“引客入乡”,把“稻梦大米”、米线、祖家坊白酒、新民血肠等特色农产品开发包装成旅游商品,让“人气”招“财气”,激活新的消费场景,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乡村经济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浑南祝家大集以特色+市集,助力乡村旅游,以浓郁的乡土气息,促进了乡村商贸发展和农民增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一批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展示我市乡村建设新风貌。 五、关于“发挥中医资源优势”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积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地作用,推动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诊疗服能力,定期举办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开展中医药服务。同时,我们也积极组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骨干参加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选拔推荐基层医疗机构优秀中医药骨干参加省卫健委组织的中医专科基层技术骨干培训,年度参加培训的基层中医药人员达300余人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技术服务种类更加丰富、中医设备更加完备,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六、关于“健全治未病”的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2020年我市成立了由市区两级15家医疗机构组成的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的中医治未病专科联盟,2021年制定了《加强我市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优化医疗机构中医治未病服务供给,截至2023年底,我市所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设置了治未病科,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10余种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能够提供中医体质辨识项目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25年,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全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4年4月24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