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关于多措并举推动沈阳故宫珍藏文物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的提案》(第178号)的答复
民进沈阳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推动沈阳故宫珍藏文物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的提案收悉,感谢贵委对沈阳故宫博物院落实文物保护、研究及利用等工作方面的监督与关注,现针对提案中提及的具体问题答复如下: 一、落实好政府职责。 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以其为代表的清前历史文化是沈阳市深厚文化底蕴的核心之一,是弥足珍贵、享誉世界的人类文化遗产。1961年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获评4A级景区,2004年荣登《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一直以来,沈阳故宫博物院高度重视院藏文物保护研究及利用,始终坚持将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职能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宗旨,坚持以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己任,深挖理论研究,形成特色发展,为打造一所世界一流博物馆不懈奋斗。2021-2022年,国家重点项目沈阳故宫油饰彩画保护修复二期工程等顺利竣工;改造东北电信管理处旧址为沈阳故宫特色展馆对公众开放;与故宫博物院深度开展合作,共同建立了“木器联合修复室”“古钟表联合修复室”;票务系统全面升级;多次与中国新闻社、央视新闻等合作,在中国新闻社APP、央视新闻APP微博、快手号、抖音号等客户端全平台开展内容丰富的直播,吸引了大批网络观众。 沈阳故宫博物院的高速发展,体现了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对沈阳故宫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未来,沈阳故宫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新使命,按照“一宫两陵”品牌建设的任务部署,以推进沈阳故宫博物院“八个体系”建设为抓手,逐步实现回归博物馆本质、聚焦服务城市建设的“两个转变”,高标准落实好各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探索更多弘扬文物保护技艺形式,不断提升自身品牌实力和价值,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期待。 二、加强对珍藏文物的研究和传承。 在文物研究方面,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工作重点放在文物器物研究、文物保护研究、文物修复研究上。近年来,开展了沈阳故宫珍藏的明代绘画进行系统研究、沈阳故宫珍藏的清代马具进行系统研究、对沈阳故宫珍藏的清代玉牒进行系统研究,与沈阳市考古所合作课题《院藏考古文物研究》,并编写出版了《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书画著录—明代绘画卷》《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马具研究》等书籍。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分两期共修复清代纺织品11件(套),将项目资料进行梳理并出版《沈阳故宫清代纺织品保护与修复》。未来,沈阳故宫将会持续关注文物研究的人员培养和引进,逐渐加深对历史、文物的研究,并把历史与文物相结合,相互佐证,发现更多的未解的文化知识,更好的展示博物馆的职能与使命。不断加深与其他博物馆进行馆际学术交流,通过展览交流、文物观摩等多馆之间的互动活动,充分借鉴探讨学术经验。进一步加强各大博物馆之间精品文物展览的引进和推出工作,围绕“让文物活起来”的办展方针,不断拓展文物展示交流和学习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展览了解其他博物馆馆藏文物特色,近距离的观察和学习,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开阔办展视野。 在公众展示方面,沈阳故宫开展了多项公众展示活动和公益讲座。近两年,沈阳故宫举办了六场古钟表修复技艺实操展示活动,20位体验者在修复老师的现场指导下学习机械小闹钟的拆装过程、铜版画的制作等技艺。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以直播形式在中国新闻网、快手、抖音等平台展示书画类文物装裱工作,开创性采用了最前沿的VR技术,累计有94万国内用户和20.9万国外用户观看。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沈阳故宫博物院木器修复工作者们以直播形式展示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另外,沈阳故宫还举办两场书画装裱技艺实操展示活动,社会公开招募的体验者们在沈阳故宫装裱师的指导下体验装裱领域的部分工序,引导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沈阳故宫还将继续依托各类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开展更多的书画装裱、古籍装订等公众展示及实操活动,不断丰富文化传承载体与形式。 沈阳故宫学术讲坛从2013年起,连续举办,讲座内容涵盖沈阳故宫的建筑、历史、文物以及清史、民族史等,已成为一项优质文化品牌。为了更好的将讲坛的内容更广泛、持久地传播出去,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发挥到极致,我院还将讲座文稿汇聚到一起,编辑成《沈阳故宫学术讲坛》出版。至2022年,已出版六集。除公益性学术讲坛外,2020年,开办了纺织品文物保护与修复培训班,来自沈阳各文博单位共30名学员经过七天的理论课程和实操课程,通过考核获得结业证书,对辽沈地区纺织品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023年,继续举办沈阳故宫学术讲坛,邀请国内外文物、历史、建筑、博物馆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公众讲授相关知识。同时,沈阳故宫博物院将以故宫学院(沈阳)为纽带,继续加强与北京故宫的全面合作,充分利用故宫学院的资源优势,结合沈阳故宫的自身特点,发挥故宫学院(沈阳)在辽沈乃至东北地区的平台作用,通过举办讲座、培训,扩大文化传播影响力。 三、加强数字化建设。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精神,“沈阳故宫基于强融合理念的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于2020年11月启动。建设内容包括“云上故宫”游客智慧服务APP、藏品数字化采集加工和沉浸式数字化展示三大部分,同时还包括资源库管理系统、藏品管理系统和展厅全景数字化数据采集与加工。 展厅全景数字化数据采集与加工部分,对“龙耀帝乡——清代宫廷御用品展”“壮美山河———沈阳故宫馆藏山水题材文物特展”“天然成趣-馆藏齐白石书画展”“清前历史陈列展”“十王亭—清武备展”“宸宫万象—清代家具与帝后生活”“清代宫廷钟表展”“清宫动物造型文物展”8个展览进行采集,观众可以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官网或移动端沈阳故宫博物院微信公众平台数字展厅中,在线浏览每个展览不低于30个全景的。 沈阳故宫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共保留清代建筑114座,500余间,建筑群按营造时间和基本格局分为东、中、西三路,是整体活动空间较大、古建筑较多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观众对参观导览需求较高。观众通过在微信小程序里搜索“云上故宫”,可对沈阳故宫参观区域进行蓝牙精准定位及导航服务,观众使用小程序时,可在沈阳故宫内实现自助导览。“云上故宫”还收纳整理了关于沈阳故宫的200个知识点,除线下识别“拍一拍”解锁隐藏知识点的使用方式,大量知识点只需点击APP即可线上查看,让观众足不出户了解沈阳故宫的基础知识。 在“数字多宝阁”里,观众们将以360度全方位的视角欣赏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目前“数字多宝阁”上线的文物共有珐琅器、瓷器、金属器等10大类共200件,利用高精度的三维数据立体全方位地展示文物的细节和全貌,将院藏文物精品带到观众的面前。另外,观众还可利用小程序中的“拍照识别”功能了解沈阳故宫内历史悠久的各类古建筑。 四、在文创产品研发设计中融入珍藏文物的因素。 几年来,沈阳故宫文创在产品研发、制作、销售等方面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开发出沈阳故宫“建筑”“八旗”“永福”“仿古”等多个文化主题系列的百余种文创产品。与知名企业、品牌跨界合作,在拓展自身行业发展视野的同时,集众人力量推动沈阳故宫文创产业发展,初步建立起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化运营的良性机制,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让博物馆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生活。 作为东北地区文创产业的先行者,沈阳故宫文创从蹒跚起步到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充分利用博物馆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培育了“故宫西苑茶餐厅”“莊啡·咖啡馆”“莊啡·奶茶店”“旗袍馆”等一大批符合自身的品牌形象。 广泛开展跨界合作,2019年,沈阳故宫文创体验馆在沈阳红梅1939文创园正式揭牌运营;与盛京龙城强强联合,携手打造文创品牌专营店“盛京宫赏”;文创雪糕走出国门,与德氏企业联名推出精雕复刻的2D造型“凤凰楼轻牛乳冰淇淋”一经面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产品销售遍布全国。同时联合各大平台直播销售,1万份产品在几分钟内一抢而空;与中一集团合作研发2款文创糕点伴手礼,在中一集团线下115家自有乐享万德福门店及其线上小程序、小红书APP等进行同步宣推销售。 加大数字文创产品开发,实现文创创新发展方面。在文博数字化发展新形态上进行探索,沈阳故宫联合腾讯幻核平台、支付宝开发的数字艺术文化“鲸探”平台,将“文创IP+数字艺术”相融合,围绕我院藏八款“如意”“甪端”“仙鹤”为元素,通过数字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呈现,实现了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联合支付宝平台,参与春节“扫五福”活动。活动围绕院藏“紫气东来”匾的文化主题,尝试用全新的藏品推广模式,将藏品数字化并转化成扫福过程中出现的“彩蛋卡”形式,通过支付宝平台现代化的数字手段和该平台千万级别的曝光量为沈阳故宫宣推,让文物不再被时间、空间、修复等条件限制,把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以更年轻化的体验方式传递出来。 未来,沈阳故宫将逐步实现全品类创意产品合作开发,持续研发更多的文化主题系列,产品将拓展到家居、食品、服饰以及等更多品类。并将通过在沈阳市人流密集的商业区、交通枢纽、旅游服务点以及规模较大的宾馆等,以委托销售的方式扩充沈阳故宫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使观众能够更加方便的购买到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在沈阳市内实现较高的品牌覆盖率。我院还将拓展与德氏、中一集团等品牌文化授权项目的合作,逐步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推广销售文创产品,进一步增加线上平台的文创产品种类,与携程、飞猪、马蜂窝等旅游网站开展合作经营,在沈阳故宫页面添加文创版块。此外,还将积极筹划更多的购物节促销活动,采用预售、众筹等更多新形式,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不断将“非遗”技艺传承、文化演艺等活动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拓宽文创发展领域,依托“非遗+文创”的形式,进行文创产品的售卖,开展“非遗”技艺的展示和体验,举办文化演艺等活动,用文化创意的力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 最后,衷心感谢贵委对我市博物馆事业的关心。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3年4月17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