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旅游景区发展的提案》(第090号)的答复
戚国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旅游景区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局根据《沈阳市“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制定了《沈阳市旅游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食、住、行、游、购、娱”业态全面提升,做实旅游项目,做大旅游品牌,做亮旅游片区,做强旅游消费,做新旅游营销,做优旅游品质,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不断扩大历史沈阳、文化沈阳、山水沈阳的辐射力、影响力,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内生态休闲旅游名城,为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力争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旅游产品供给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文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国家高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文旅品牌创建取得新突破。 2023年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1100亿元,预计比2022年收入水平增长30%以上,文化旅游投资显著增长,年均增幅力争超过20%;旅游消费水平持续提升,年均增幅超过15%。到2025年全市旅游收入达到1700亿元,同比2022年实现倍增,我市初步建成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内生态休闲旅游名城。 一、打造文旅品牌,彰显名城品质 一是沈阳市围绕“三山、三水、六片区”资源,提升旅游吸引力,创新打造20个特色旅游片区。大力推动沈河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沈北新区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铁西区创建国家级红色文旅融合示范区、棋盘山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二是强化节庆会展赛事营销。推动东北亚文化旅游博览会、沈阳国际旅游节、法库国际飞行大会等成为具有国际化元素、国内知名的文旅节会;做好“四季沈阳”“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文旅消费信息发布推广等活动;打造沈阳艺术节、沈阳合唱节城市文化活动品牌。依托沈阳制博会、农博会、赛艇等体育赛事等会展、节庆赛事活动,融入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沈阳在国际会展旅游市场的影响力。 二、实施提质行动,加强统一营销 一是大力推进国家级旅游景区创建和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沈阳古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促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景区争创4A级,支持3A级及以下景区对标高A级标准开展品质提升项目。到2025年,国家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105家,3A级以上景区实现收入倍增。二是创新旅游营销方式。提炼标志性旅游宣传口号,讲好沈阳故事,运用全媒体营销手段,扩大沈阳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实施市场开发和营销宣传行动计划,结合开展文旅招商、城市形象推广、旅游宣传推介、参加国内外文旅展、组织精品剧目巡演等,策划实施“百城百场”旅游推介会。 三、建立健全机制,深化产业改革 一是统筹资源开发机制。积极发展博物馆旅游,鼓励博物馆创建A级景区,建立博物馆开展旅游活动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推动博物馆延时开放,错时开放。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方式,着重推出一批反映辽沈特色的新型红色文旅地标。创新文旅传播机制。推出一批能代表沈阳城市形象的旅游产品,将旅游作为讲好沈阳故事、传播沈阳声音的重要渠道。二是精准实施“引客”机制。落实“引客入沈”政策,完善激励办法,三年内持续发放引客补贴,构建全市景区、旅行社、宾馆游客招徕外地游客的政策体系。三是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将旅游监管方式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加强大数据在文化旅游监管中的运用,不断提高监管效率。健全文化旅游“黑名单”制度,发挥信用管理在文化旅游监管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动标准化管理,将标准化作为引导文化旅游业态发展的重要管理方式。理顺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沈阳市文化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全面协调理顺各相关部门在旅游发展中的职能关系,建立有效的联络和沟通机制,解决跨部门涉及本地区旅游景区发展的重大问题。 四、深化产业融合,优化空间布局 一方面,实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行动,丰富旅游发展新供给。丰富历史文化游、红色文化游、乡村生态游、冰雪游等发展新供给,创新开发“旅游+元宇宙”“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等旅游体系;运用全媒体营销手段,扩大沈阳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市、区、都市圈“1+13+7”联合营销宣传模式。推动“三美”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建设一批乡村休闲农业打卡地,到2023年底,打造近郊区3条“三美”示范线。高质量举办2023沈阳国际马拉松、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中国青少年滑雪公开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开发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发展时尚体育运动旅游项目。另一方面,坚持统筹全域、协同发展,围绕“一核三带四极五廊六翼”,推动资源、要素、项目布局。推进东部山地度假、西部滨湖休闲、南部乡村体验、北部生态康养四极发展;向外辐射沈康、沈新、沈辽、沈苏、沈抚五条旅游廊道;每个区县(市)重点打造一个品牌,突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加快构建城乡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联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六市一区。 五、加强数字赋能,完善智慧服务 推进旅游数字化转型,推广“多游一小时”场景,开发建设“一机游沈阳”微信小程序,研究开通沈阳旅游落地短信提示服务,保障经费支持,亮出“落地有声”新名片;完善智慧文旅服务平台,推广“多游一小时”场景,开发建设“一机游沈阳”微信小程序;支持数字景区建设,引导景区普及分时预约、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推动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加快实现3A级以上景区5G网络全覆盖;支持在线旅游、直播云游、智慧文博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3年4月10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