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关于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提案》(第0495号)的答复
委员同志: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沈阳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沈阳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9个、文化馆15个、乡镇文化站69个;拥有市属专业艺术院团7家,沈阳京剧院是国家十个重点院团之一、沈阳评剧院是国家地方戏重点院团;拥有登记备案博物馆19个,其中“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为国家一级馆;有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521处,其中,沈阳故宫、清福陵、清昭陵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21个,其中国家级10个,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76名,其中国家级10名;全市共有文艺表演团体78家,演出场所经营单位33家,娱乐场所582家;旅行社314家,其中,全国百强旅行社有7家、上市旅行社1家(辽宁普峰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新三板上市),导游员7994名,星级酒店81家;有7个区、县(市)广播电视台(站),自办广播节目7套,电视节目17套。全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22家(5A级1家、4A级16家、3A级77家)。 二、沈阳市文旅融合发展情况 一是推动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2018年,原市旅游委与市工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持续推动,培育了辽宁联航神燕飞机有限公司、辽宁锐翔通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沈阳市创奇游乐设备有限公司、沈阳娅豪滑雪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市飞航器材厂等重点旅游装备制造企业,产品重点涉及低空飞行器制造、游乐设施设备制造企业、冰雪旅游装备制造等三大领域。2019年我市为推动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市制定了《关于加快沈阳市冰雪经济和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20-2022年)》,提出了给予租赁厂房支持的政策。二是推动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市大力推动文创产业园建设和文创产品开发工作,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44个(国家级园区2个、示范基地6个)。为推动文创产品开发,2018年,我市出台了《沈阳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沈阳市加快乡村旅游后备箱建设的实施方案》,通过资金扶持、强力推进,使城乡旅游商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宣传、销售等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沈阳市旅游商品就发展到四大类十余种千余件,并率先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盛京好贺儿”商标。今年以来,市文旅局对全市的旅游商品开发情况进行了调研。沈阳故宫目前已经研发另外千余种文创产。包含建筑、八旗、永福、仿古,四大系列文创产品,产品种类包含生活日用品、办公用品、服饰、食品等。先后结合现代设计工艺推出了“万紫千红”“平安如意、玉堂富贵、福庆有余”等系列文创产品,书签、冰箱贴、小夜灯、车载纸巾、手表等文创走俏。三是推动旅游+金融产业发展。我市积极探索推动旅游与金融融合发展,搭建旅游产品开发的投融资平台。2019年,市政府批准设立了1亿元的旅游投资投资基金,由浙商创投作为基金管理人,目前,浙商创投已完成社会募集和项目定位等工作。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推动银企对接,特别是在这次疫情中,我市为扶持旅游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沈阳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出了缓缴社会保险费、稳岗就业等7条普惠性政策,以及旅行社包机损失、冰雪企业损失、旅行社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等3条个性化政策。为推动政策落实,协调银行为企业建立绿色通道,为223家旅行社暂退保证金9054万元;开展企业贷款需求调研,指导旅游企业积极争取“支小再贷款”和“创业担保贷款”,努力解决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推动文化旅游消费。近年来,为提升文化消费水平,我市积极推动国有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和景区门票价格机制改革,先后推动了18家国有景区实现了两权或三权分离,撤销了4家事业单位性质的景区管理机构,5家景区完成了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身份的转变,实现了景区与市场的对接。沈北新区和沈河区通过改革分别组建了集团公司,有效地整合了区域资源,为开展文化旅游的资本运营和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市文旅局和市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了《沈阳市降低或免除部分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通知》,推动沈阳故宫等6家景区实行了门票降免,降价幅度达到了30%以上。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推进文化消费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70%的工作任务,预计5月底前完成平台建设,我市选择10种文化业态100家企业发放1000万元的文化旅游消费券。五是推动科技+文旅产业发展。与携程集团总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开展旅游统计改革、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模式、提升旅游智慧化水平等达成了9个项目的合作意向,并共同推出了沈阳旅游复兴计划。 三、下一步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 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科技、金融等相关产业广泛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一是推进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提升旅游消费提供支撑。推进旅游+文化,打造艺术精品。创排“沈阳”系列剧目,京剧《北大营枪声》、话剧《奉天1942》、杂技《沈阳天幻五》、交响乐《沈阳—锡伯族西迁史诗》等沈阳内容题材的主旋律艺术精品。推进旅游+教育,打造多元化的研学文化。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历史建筑、工业遗存、工业(航空、科技)文化产业园、科技馆、高等院校、中医药、生态等资源开发研学游产品,对文化特色鲜明、体验内容丰富、消费者评价好、市场前景好的文旅体验项目实施认定并给予扶持和推广。推进旅游+体育,提升冰雪文化的影响力。围绕把我市打造成冰雪旅游胜地,落实《沈阳市支持冰雪经济发展的意见安排》,以冰雪旅游为主体,以冰雪文化为核心,打造冰雪运动赛事,培育冰雪竞技人才。全面提升我市冰雪基础设施,创新打造棋盘山冰雪大世界和沈阳冰雪节品牌,整合商贸活动,扩大冰雪节影响力。推进旅游+文创,开发沈阳文创系列产品。加强产品研发,挖掘满绣、面人、剪纸等传统非遗技艺的艺术和商业价值,开发一批可携带“沈阳食品”。制定完善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的引导扶持激励政策。推进旅游+服务业,打造“夜宴”品牌。创造条件,将沈阳杂技打造成城市品牌。推动京剧、评剧、相声、小品等院团开发面向散客、团队的驻场演出节目,打造剧院、剧场品牌。提升盛京大剧院、盛京红磨坊、云飏阁等品牌影响力。鼓励国有文艺院团积极策划推出城市文化演艺驻场表演节目。对剧场、演出机构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良的,以面向游客为主的文化经营主体,给予适当的奖励补贴。推进旅游+会展,提升城市人气。建立会展专门机构和统筹机制,全力争取国家、省级文化体育赛事、商贸会展、经贸论坛项目,积极策划举办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引领意义的会展活动,制定会奖旅游与各类资源对接的奖励政策。推进文化+金融。利用好1亿元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加快研究适应冰雪等高风险旅游人群的保险产品,积极与金融部门、保险公司、银行、大集团合作开发金融创新平台,为文旅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空间。推进文化+互联网。加快落实沈阳市政府与携程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推进9大项目的落实,重点推进大数据实验室、文创产品开发、夜经济、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等项目,全面提升旅游统计、旅游产品开发以及旅游的智慧化、信息化水平。 感谢您对沈阳市文旅产业发展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