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关于挖掘河湖沿线文化资源助力亲水城市建设提案》(第0160号)的答复
委员同志: 您提出的关于挖掘河湖沿线文化资源助力亲水城市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抢救挖掘,搞好整理保护的建议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共同对沈阳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梳理,以“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为四条主线,详细调查沈城历史文化资源并系统分类,为我市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马门子长城等41处第十批省保(长城类)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划定工作划定方案初稿已经完成,有关部门正在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待修改完毕后履行相关程序报市政府批准;通过积极申报推荐,2019年,永安石桥等4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加强保护和利用,我局正在开展永安石桥文物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划定工作;石佛寺(七星山辽塔)被划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石佛寺村的规划范围内,列入保护规划,保护修缮方案已经委托沈阳建筑大学陈伯超教授团队编制;新民辽滨塔的修缮保护已经列入《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实施方案(2019年—2021年)》,目前正在编制保护方案;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有序开展,目前正在进行现场勘察测绘和图上作业等项工作;永济桥遗址、辽河古大堤、巨流河城址等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工作方案及流程已编制完成,正根据初选名单进行现场踏勘。 二、关于注重遗迹开发利用,丰富城建文化内涵的建议 我市境内的河湖沿线历史遗迹众多,是展现我市历史文化底蕴重要的承载区域,是城市丰厚底蕴的历史见证,是推进沈阳新时代振兴的文化沃土。近几年,我市针对市内河流、湖泊沿线生态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多项整治、优化、提升工作和规划措施。2016年开展的《沈阳“三河三湖”综合提升规划研究》中提出以浑河、蒲河、环城水系、秀湖、丁香湖、南湖为核心,挖掘历史文化遗存,开发河道沿线景点,丰富河道景观节点形式,建设文化游憩区域,开展水文化宣传活动,发展体验经济。依托“三河三湖”沿线的各级文保单位、科研院所、会展中心、盛京大剧院等文化设施及文化空间载体,整合沈阳文化特色,形成城市文化休闲产业带,强化文化体系构建,展示城市滨水区文化内涵。2017年开展的《沈阳市“一河两岸”品质提升规划》是沈阳市政府的重要发展战略,突出以浑河为生态轴,缝合两岸,带动城市转型。《规划》提出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打造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滨河风光。今后工作中,我局将联合自然资源局、水务局等部门不断做好河湖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工作,将‘加强保护、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迹的理念纳入河湖治理规划建设工作实际中,助力亲水城市建设工作。 三、加强宣传推介,传播河湖文化的建议 不断与现代创意手段相融合,以情景再现或微缩等方式打造系列景观小品,多路径、多形式传播展示沈阳市河湖沿线历史文化遗迹。2019年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市文化旅游广电局,通过举办历史文化遗迹微视频大赛等活动,积极宣传我市河湖沿线历史文化遗存。各区县、市博物院等地区和单位结合实际踊跃开展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迹宣传活动。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和沈阳日报等媒体报道了遗产日活动情况,获奖作品在沈阳电视台展播。 以“春游百花夏纳凉,秋收万果冬嬉雪”为宣传思路,我局规划设计“畅游清朝发祥地,领略豪爽关东情”历史文化一日游、“远离城市喧嚣,融进静美之地”、“历史就是这么回事”史迹见证之旅等旅游线路,突出河湖沿线历史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形象。 受疫情影响,自春节开始,全市各博物馆、纪念馆暂时关闭。沈阳市文物局整合全市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及考古成果等文博资源,推出“阅读沈阳”——文博在线系列,以在线阅读的形式,每天推送文博信息,让市民了解沈阳历史,共享城市文化。目前已在微信端连续推出包括永安石桥、辽滨塔、七星山辽塔等122期“阅读沈阳”信息,供广大游客在线参观浏览,全方位宣传展示沈阳河湖沿线悠久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沈阳、热爱沈阳。 为进一步彰显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扩大文物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影响,推动文物旅游融合,我局拟同市自然资源局共同组织开展沈阳市文物历史建筑可阅读工程。力争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对全市建筑类文物历史建筑加挂说明牌和制作二维码的各项工作。实施历史建筑可阅读工程,将使沈城群众及外地游客深入了解我市丰富的河湖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河湖沿线文物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有助于亲水城市建设,繁荣沈阳市旅游市场。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