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加强我市文物考古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第0556号)的答复》
高忠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文物考古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第0556号)已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就该建议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高度重视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市考古所)文物考古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对文物考古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研究解决问题。您所提的建议,也是我们目前正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沈阳市考古所职称晋升、人才招聘、增加编制等方面都给与了全力支持,为基本建设考古、考古调查、课题研究、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和实验室考古等重点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加大对考古人才关心关爱力度,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氛围。此次收到您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结合具体问题逐一解答。 一、关于“优化人才留用政策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考古人才提供“绿色晋升通道”,2023年市人社局针对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的核心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机制,突破职称晋升瓶颈,为沈阳市考古所承担国家级项目的考古领队增设4个正高级特设岗位,解决职称晋升与待遇提升问题,有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沈阳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留住、用好考古专业高层次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今年初,为解决高级职称聘任年限问题,市人社局高度重视,多渠道调研、学习其他城市采取的方式方法,为解决相关问题收集政策依据。现已初步明确解决方案,由沈阳市考古所制定4个特设岗位的管理使用规则,内容包括:设岗目的、工作任务、使用期限、聘任条件、晋升条件等,待完善沈阳市考古所特设岗管理使用规则并备案后开始执行,市文旅广电局将切实履行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主体责任,市考古所充分发挥用人主体作用,利用好特设岗位等优惠政策,切实有效的加速考古人才成长晋升。 二、关于“实施精准人才招聘的问题”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2号)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我市在省集中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多次为沈阳市考古所设置岗位,招聘专业人才。对于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市人社局依据《沈阳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沈人社发〔2018〕12号)、《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通知》(沈人社发〔2019〕52号)等有关文件规定,“自2019年9月1日起,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均可自主引进45周岁以下、紧缺急需专业、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博士或符合《沈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人员”。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我们始终坚持招聘信息公开、招聘过程公开和招聘结果公开的原则,保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科学严谨、公平公正,不断提高公开招聘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今后,市人社局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根据事业单位编制数额和岗位空缺情况,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和储备需求,以及年龄、学历、资历、专业等实际需要,报市政府批准后,共同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三、关于“构建人才梯队储备体系的问题” 2024年,市人社局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真情服务人才,环境成就人才,积极营造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生态体系。一是注重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造“沈阳人力资源产业服务联盟”与“驻沈高校就业联盟”两个关键供需平台,举办沈阳“C才节”暨沈阳人力资源日活动,发布十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率先出台东北首部人力资源服务地方标准,打造全国第一家“舒心就业”人力资源服务旗舰店。二是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通过开设人才驿站、解决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窗口等方式,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2024年累计服务高层次人才1.8万人次;持续推进人才安居工作,全市共有人才公寓项目门店30家,房源数6697套,覆盖我市主要行政区域;人才驿站已累计入住7118人次。三是连续荣获“非凡引才贡献奖”和“全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称号,进一步彰显了沈阳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的显著成效。 2025年,市人社局将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全面落实“兴沈英才计划”,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力度,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办好2025年“博士沈阳行”“东北亚人才交流大会”等人才品牌活动,努力搭建高规格的“东北三省一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不断激发人才活力,放大人才虹吸效应,将沈阳建设成东北亚人才集散地。鼓励各部门研究、探索、制订本领域专业人才的认定标准,将本领域优秀人才纳入“兴沈人才计划”政策范围,给予政策待遇和服务保障。 四、关于“增加考古机构编制的问题” 2021年9月,中央编办印发文件通知,全国各地的考古机构普遍增编扩岗。我局高度重视相关工作,主动沟通协调市委编办,积极争取增加沈阳市考古所编制,确保我市考古工作能够适应新时代考古工作任务,牢牢掌握我市考古勘探发掘工作的自主权,保住沈阳考古事业发展的根基,有效的促进沈阳市考古所的事业发展。目前,市委编办已同意增加沈阳市考古所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3名,(其中我局内部调剂5名、新增8名),待会议通过后,正式下发文件。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跟进协调市委编办,尽快解决增加考古机构编制问题,缓解沈阳市考古所人员编制紧缺现状。以建设匹配沈阳城市规模、地位的地区性考古科研机构,发挥沈阳市考古所在基建考古、文物保护、文旅融合、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宽沈阳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空间。 五、关于“改善工作环境与职业发展支持的问题” 在考古人才培养方面,沈阳市考古所能够搭建多元化研修平台,提升专业化水平,与西北大学、辽宁省博物馆联合推进实施“沈阳康平张家窑林场1号辽代贵族墓葬实验室考古”项目,填补了省内实验室考古领域的空白。此外,通过“沈阳考古讲堂”邀请知名专家讲学,结合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考古成果,形成学术交流与公众教育双轨并行的模式。2024年,沈阳市考古所先后邀请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顾玉才先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教授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师,副研究馆员马宇等专家学者来沈开展专题讲座,为沈阳市民及考古人员献上了考古学术盛宴,让社会公众真切感受中华文明的深邃与包容、厚重与开放,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在改善工作环境与职业保障方面,沈阳市考古所在沈阳中心文物库房配备专业文物柜架、安防系统,为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提供标准化环境;为一线考古人员配备数码相机、北斗导航仪、无人机、移动终端等设备;2024年为参加四普人员投保意外伤害险等方式,为考古队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服务保障。我们将以此次为契机,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一支 “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 的考古队伍,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十分感谢您能提出宝贵的建议,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关于文物考古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多措并举,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基层考古人才建设,壮大考古队伍力量,持续深化文明探源,强化考古发掘和阐释能力,提升沈阳考古影响力。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5年7月9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