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建设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议》(第0745号)的答复
侯维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议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沈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极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赋予了沈阳博大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实施以“项目、传承人、传习基地、工作品牌”为主要抓手的“四轮驱动”发展战略,使非遗保护领域不断拓展,保护内容不断丰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保护措施不断完善,为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市公布的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共196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40个。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6名,其中国家级10名、省级38名。我市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位居全省及东北地区前列。近年来主要做了以下九方面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做到“三个保证”。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成立了组织机构、组建了工作队伍、设立了专项经费,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非遗保护工作的“三个保证”。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市级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2、深入挖掘非遗项目,形成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深入挖掘传统技艺非遗线索,不断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截至2017年底,共公布了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已经形成数据库完备的四级非遗项目名录体系。 3、加强管理和学术研究,对濒危非遗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建立了一支具有中高级职称的非遗保护专业研究队伍,先后出版了200多种出版物。近年新吸纳30多名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充实进非遗保护专家库。2015年以来,实施“民族记忆保护工程”,为濒危项目录制口述史、出版图书。 4、弘扬工匠精神,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通过组织开展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推荐等工作,不断充实传承人队伍。2015年有11人被认定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有3人被认定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有3名传承人荣获省政府命名的首批“辽宁工匠”称号;共公布了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5、创建非遗传习基地,为开展传承活动创造条件。201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了非遗传习基地创建活动,共命名了三批共100个“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各区、县(市)也相继建立了非遗展示馆,使保护工作实现了“传习有场所”的保护目标。 6、举办非遗博览会,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纪念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集中展示非遗保护成果,从2014年起,连续举办了五届“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共有700多个项目参展,展出面积达3万平方米,吸引了20余万市民和游客参观。 7、积极宣传非遗项目,展现独特城市魅力。2016年,我市推荐的“沈阳于氏面人制作技艺”作品,荣获“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大赛传统工艺项目(泥面塑)比赛三等奖”。2018年,我市推荐的“辽三彩烧造技艺”作品,荣获“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大赛传统工艺项目(陶瓷成型)比赛二等奖”。 8、开展传习活动,促进非遗传承、传播。从2012年开始,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组织传承人开展“进村镇、进社区、进工地、进学校、进军营”非遗传习活动,向广大群众和学生传授、传播非遗技艺。5年来,全市累计开展传习活动1000多场(次)。 9、发挥非遗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生产性保护。积极支持开展研究、创意、开发等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逐步形成以传统雕刻、传统白酒酿制等为主要内容的非遗产业格局。2017年,首次组织了非遗作品大赛,评选出了44件作品。连续举办了三届“非遗精品展”,每届展出非遗作品300多件。 您提出的建议与我市非遗事业发展规划不谋而合。近年来,我局也将非遗博物馆建设列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推进非遗博物馆建设等相关工作,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1、将沈阳市非遗博物馆建设列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早在2015年,我局已将沈阳市非遗博物馆的建设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当中,列为文化事业产业重点项目。 2、对建设非遗博物馆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和前期规划。先后与和平区政府、市土地储备中心等部门沟通长白岛地块与北市场地块有关事宜,先后形成了长白岛和北市场两套建设方案。2016年,又考察了市少儿图书馆旧址,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了勘察测绘,并编制成勘察测绘资料。 3、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征集工作。2017年底,启动了非遗实物征集工作,我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征集工作的通知》,申请并拨付专项资金委托市非遗中心(现该机构职能已并入市公共服务中心下属市群众艺术馆)开展非遗实物,为今后开展集中展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加大非遗博物馆推进力度,力争在“十三五”规划内、2020年前,完成市非遗博物馆建设任务。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与发改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快推进非遗博物馆建设。积极与发改等部门沟通、联系,配合项目单位做好项目审批等前期工作,积极办理建设项目相关手续。同时,针对市少儿图书馆旧址建筑因年代久远,存在墙体开裂、管道老化、漏雨、排水不畅等问题,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市少儿图书馆旧址加固维修等工作。 2、找准定位,做好非遗博物馆方案论证。目前,我局对沈阳非遗博物馆的初步定位为:导览沈城非遗资源、弘扬地域文化认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以沈阳地域特有的传统文化事项与艺术表现形式为主要内容,通过建构“非遗馆”这样的博物馆形态文化景观,为沈城人们提供空间和时间上多维度的体验、思考与想象,在传承与传播两个维度共同促进非遗生命力的保护,记录、阐述和弘扬沈阳地域文化认同。对沈阳非遗博物馆的初步设计布局主要包括中央展示、展演区、历史生活复原区、非遗项目展示区、非遗文创展示区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非遗博物馆方案,将我市非遗项目更好地展示给广大市民。 3、发动全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征集工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组织开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征集工作。将体现我市非遗技艺较高水平的作品以及全面反映非遗发展状况的实物征集出来,让市民群众真正了解到我市非遗发展历史,欣赏到原汁原味、高水平的非遗技艺,为非遗传承发挥非遗博物馆应有的重要作用。 感谢您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19年4月18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