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规划增强沈阳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议》(第0419号)的答复
韩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规划增强沈阳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软实力虽然是无形的,却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魅力、潜力和凝聚力。我市高度重视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2016年,沈阳市人民政府将“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写入《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十三五”规划指导下,我市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北大营抗战遗址纪念馆、沈阳市博物馆、沈阳故宫文物展馆、沈阳杂技城、红楼群建筑专题展区等文化项目十大工程取得进展,建设完成了市群众艺术馆改造项目、市艺术学校迁建工程等大型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完善旅游项目库建设,纳入国家、省、市旅游项目库项目达到100个,项目总投资693亿元。艺术创作演出持续繁荣,创作演出了评剧《黄显声》等一系列讴歌沈阳的精品力作。公共服务短板得到补强,服务效能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沈阳国际合唱节、2018沈阳艺术节、2018中国沈阳四季游活动等。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硕果累累。理论研究得到加强,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对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旅游市场培育监管体系更加健全。 2018年,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257万人次,增长14.2%,实现旅游总收入759亿元,增长15%,全年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11.47亿元。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9个、文化馆15个、乡镇文化站73个,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每万人达到500平方米;拥有市属专业艺术院团7家,沈阳京剧院是国家十个重点院团之一、沈阳评剧院是国家地方戏重点院团;拥有各级各类博物馆40个,其中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为国家一级馆;有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500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项27处;拥有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4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园区2个、示范基地7个;共有文艺表演团体142家,演出场所经营单位65家,娱乐场所808家。 近一个时期以来,市委书记张雷、市长姜有为高度关注我市文物资源保护和文化景区的建设工作,特别是沈阳方城5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张雷书记提出一定要重视方城核心区的建设工作,集中全市精力充分挖掘好、利用好这一历史文化资源,要请专业人才一起做,请一批文化人、一批懂历史的人,一批真正懂沈阳的人来帮着谋划。姜有为市长指出沈阳方城是我市规模最大、形成最早、遗存最多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我们城市记忆保存最多的地方。沈河区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这些宝贵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提升工作,要进一步做好沈阳方城改造规划设计,尊重历史文脉,深入挖掘城市内涵价值,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历史特色老建筑的统计和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工作。目前,已由姜有为市长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加快推进沈阳方城等老旧城区的改造工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为落实好相关产业政策,我局下一步在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方面将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文化项目,统筹推进我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打造我市抗战文化品牌,扎实推进北大营抗战遗址纪念馆项目。二是全面盘点梳理我市建筑类文物资源,采取政府投入、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做活闲置建筑类文物资源。三是实施非遗传承三年行动计划,挖掘传承我市非遗项目,推进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设,开辟“非遗之旅”参观旅游路线。四是完善博物馆体系建设,激发博物馆活力,组织开展“百万市民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纪念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2019我爱祖国博物馆科普文化系列活动、2019沈阳首届讲解员导游员风采大赛,引导广大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艺术馆,感知沈阳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做亮文化精品,全力推进沈阳方城创建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一是在故宫举办“清帝东巡”展览,探索推出“沈阳故宫启门入宫仪式”和故宫夜间大秀等实景演出活动。二是通过对张学良旧居内的建筑物、植物等进行景观亮化设计,开发“醉美旧居”夜游专场,助推夜经济发展,拉动方城地区及全市夜经济。三是打造文化旅游体验区,通过整理收集以长安寺、东三省官银号、中心庙、汗王宫遗址为代表的14座文物建筑,以李连贵熏肉大饼店、萃华金店、沈阳稻香村、老边饺子为代表的老字号,以头条胡同、官局子胡同、翰墨轩巷为代表的10条特色老胡同等方城文旅资源的历史典故与故事传说,将方城特有文化与现代创意手段相融合。四是围绕方城历史文化,整体开发、包装沈阳博物院文创系列产品,建设沈阳博物院文创旗舰店。 3.做强文化产业,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壮大。一是以工匠精神打造具有沈阳特色IP的文创精品历史文化品牌,同步开展互联网营销模式,让馆藏文物“活”起来。二是促进旅游和历史文化融合,开展文物旅游推广行动,讲好文物故事,推出“文物+旅游”体验行动。三是以杂技为主体,延伸拓展相关文化旅游和创意产业,引入第三方资本建设沈阳杂技城,打响“沈杂”品牌。四是探索演艺与旅游融合的新路径,重点开展弘扬沈阳精神、沈阳题材的艺术作品创作生产,计划创排现代京剧《关东女人》、评剧《莫子山往事》、话剧《国徽》等沈阳题材精品剧目,让游客全方位感受沈阳文化的独特魅力。 4.做优文化软环境,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平安文化市场建设。一是倾力培育沈阳特色文化品牌,创新举办2019年沈阳市合唱音乐季、第六届沈阳市社区文化艺术节、沈阳市第十一届全民读书季、沈阳市民广场舞展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二是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天籁的回声”沈阳群艺少儿合唱团音乐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摄影、书法展等活动。三是加快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市科学宫改造项目、市青少年宫新馆项目、市妇女会馆迁建项目,开工建设市少儿图书馆新馆(二期)项目;全方位对接百姓文化需求,开展艺术惠民演出、公益性艺术培训、公益电影放映,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馆、流动博物馆等流动文化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四是继续实施平安文化市场建设,加大对重大案件、互联网内容违法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打击各类干扰破坏文化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 5.做大文化传播,加大文旅对外开放力度,扩大沈阳知名度。一是充分挖掘文化优势资源,扩大沈阳戏曲海外知名度,积极推进“沈阳戏剧走出去”,提升沈阳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鼓励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等文化企业实施文化出口战略。三是组织沈阳旅游企业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深化沈阳经济区旅游产业联盟与北京、厦门、南京等城市合作,塑造四季旅游国家品牌,突出冰雪温泉、满族风情等产品营销,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来沈观光,打造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城市。2019年旅游总收入争取实现9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9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 2019年,全市文化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和关于文化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加强沈阳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19年4月17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