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大力提升沈阳市软实力的建议》(第0477号)的答复
阚雪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提升沈阳市软实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贯彻落实国家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政策部署,特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格〔2019〕333号)文件要求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国有景区的公益属性,减少百姓旅游休闲成本,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市发改委、文旅广电局于2019年9月2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降低或免除部分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通知》(沈发改发〔2019〕115号),决定从2019年10月1日起降低或免除我市部分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具体是:沈阳故宫博物院门票由60元降为50元;张学良旧居博物馆门票由28元降为18元;沈阳金融博物馆门票由30元降为20元;北陵公园第一门票由6元降为5元(半价票为2元);陵寝门票旺季从50元降到40元,淡季从30元降到20元。东陵公园陵寝门票旺季由40元降为30元,淡季由30元降到20元;东陵郊野公园门票由旺季10元、淡季8元降为旺季8元、淡季5元(淡季半价票为2元);新乐遗址门票由20元变为免票。 同时,为使更多的市民走进博物馆,我局所属的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和金融博物馆三家文博单位的门票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分别实行半价和免费政策。具体是:对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阶段)、60周岁(含60周岁)老人凭有效证件实行门票半价;对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3米以下儿童,以及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军人、公安民警等实行门票免费。 除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和金融博物馆之外,“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等多年来一直实行的是免票参观政策。今年,我局直属的沈阳博物院旗下的12家国有文博单位又做出一致决定:全年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实行免票。 其次,为充分发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引导和带动广大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2019年,我局与市教育局联合推出了沈阳“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活动。其中,面向中小学生推荐了23家不同门类的博物馆、展示馆,发放了《参观指南》。为进一步拓展文化惠民活动平台,还与沈阳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沈阳广电传媒文化博物馆”项目启动仪式,并组织全市博物馆共同推出了公众实践及志愿者活动、临时展览、公益讲座、流动博物馆等多项惠民活动。 同时,为进一步了解我市非国有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的现状,并研究制订促进其更好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等有关规定,参照南京、西安等地的经验做法,2019年初步拟订了《沈阳市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其中包括了对博物馆在免费开放、更新陈列、举办临展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第三,我市图书馆以“连接人类智慧、丰富阅读生活、提高居民信息素养、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为愿景,以打造国内一流图书馆为目标,各项服务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2019年,服务读者317万人次,借阅文献资料106万册次,办理借阅证2.3万张,其中中文期刊借阅近9千人次、5.3万册次;分馆送书2.6万册,业务辅导20次。区县馆通借通还图书14390册次,同比增长20%。——为“两会”提供优质服务。向代表委员发放专题资料300余份,办理读者证200余张,借阅图书300余册,提供电子文献40余种,中文数据库查询50余条,其他服务咨询500余项。此举深受广大代表委员欢迎,市人大、市政协有关领导对其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中国人大报》、《沈阳日报》等媒体进行了详细报道。——网络化服务不断拓展。新建分馆流动站点7个,总数达115个。此外,还组织了“文化进乡村,畅享欢乐送”文化下乡大篷车活动。——品牌服务亮点频现。全年开展各类公益培训、讲座、展览等社会活动突破198场。“闹新春过大年”、“经典阅读与赏析”、“魅力沈阳讲坛”、“雷锋—永恒的精神丰碑”、“五一劳动者之歌”、“中国连环画百年艺术展”、“第十一届全民读书季”、“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以及佳片有约电影文化沙龙等活动丰富多彩,深受读者欢迎,参与者达3万余人次。 2020年,我们将继续完善《沈阳市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组织开展“百万市民走进博物馆”活动。其中主要包括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市民、游客发放宣传手册,开展“博物馆知识课堂”和“流动博物馆送展览”等,旨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我市文旅资源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市图书馆将继续深化为读者服务工作。将在馆内打造“关东印象”、“古籍阅览室”、“萃升书院”等特色主题阅览区,持续升级完善“星期六剧场”服务功能。打造人文绿色空间,创建生态阅读,并将进入图书馆的道路打造成独具匠心的文化长廊。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与馆藏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引进智能机器人服务,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延长开馆时间,助力打造“夜沈阳”、“夜经济”。以“红色经典阅读”“重温历史 追忆时代”“伟大丰碑”等为主题,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讲座、培训、展览、有奖征文等活动。另外,还要在旅游景点、交通枢纽、社区等地建立智慧书屋,通过扫码提供海量文献下载。继续为“两会”提供社会热点、电子文献在线阅读、文献数据库查询等专题特色服务。 沈阳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绵延着沈阳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股原汁原味清晰强劲的文脉是根,是全市人民共享的文化财富,挖掘保护传承好这些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参与市际、省际及国际竞争的宝贵源泉。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今后,我局将通过全市的公共服务机构向全体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产品与具体服务事项,从而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益,进而不断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0年4月27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