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沈阳评剧事业发展亟待加大财政投入建议》(第0704号)的答复
边春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沈阳评剧事业发展亟待加大财政投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沈阳评剧院建于1959年,现隶属于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于1961年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剧院,1990年被文化部评为编演现代戏卓有成效剧院,2013年入选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系剧院的三大支柱,被评剧界称为韩、花、筱三大艺术流派。建院几十年来,剧院培拥有一批质量较高,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其中《小女婿》《茶瓶计》《打金枝》《凤还巢》《谢瑶环》《对花枪》及《我那呼兰河》《魂断天波府》《过大年》《尉凤英》等剧目曾获国家、省多项奖项。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周丹以及吴丹阳、王筱评等各个流派为代表的著名评剧优秀中青年演员,在戏曲舞台上创造着新的辉煌。 沈阳评剧院参照国家级国有文艺院团高标准定位,创排精品剧目,冲击国家级艺术奖项。持续打造“韩花筱”三大流派人才梯队,巩固在全国评剧艺术业内的领先地位,擦亮沈阳评剧“金字招牌”。具体如下: 一是加强艺术生产创作。围绕主题主线选题、创排剧目,建立剧本创作、修改打磨、提高升华的良性创作机制。举办选题策划研讨会,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参与开展研讨策划,确立年度重点艺术创作项目及重点创排剧目。组织优秀剧(节)目参加重要文艺赛事、重大艺术活动和展演、巡演,提质升级儿童剧系列,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是加强交流合作。与中国评剧院、天津评剧院等合作,开展联合演出、剧目交流;同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助力青年人才队伍培育;与国内知名编剧、导演合作,拓宽创作广度,挖掘剧目深度,提升演出高度;与文博旅游场馆深度融合,开发主题性、特色类文旅融合演出项目,赋能企业文化建设,传承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评剧艺术。 三是提高演出质量。遵循院团创作发展规律,合理制定年度创排和演出指标。秉持文化惠民理念,实施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演出,深入社区、乡村、部队、学校、企业、养老机构等开展精品剧目、折子戏和名家名段演唱会等戏曲演出;普及校园戏曲知识,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加强青少年戏曲培训,为青年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评剧艺术的机会。 四是强化艺术人才培养。畅通人才晋升通道,加大人才培养教育力度,制定培养计划,构建全面发展高素质艺术人才梯队。与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制定戏曲人才培养项目和戏曲人才教育计划,依托市艺术学校实施戏曲学员培养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用好城市空间,按照“提升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扎实推进小剧场建设。鼓励各艺术院团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寻求剧场合作与开发和利用,鼓励驻沈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将剧场免费或优惠提供给院团开展公益性演出,鼓励驻沈各高等院校将校内剧场免费提供给国有文艺院团开展艺术惠民活动。 未来,我们还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拓宽剧目创作生产资金扶持渠道。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激发院团生机活力。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4年4月29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