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整合沈阳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152号)的答复
宋建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整合沈阳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15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从沈阳市层面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建议 沈阳文旅以打好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责任担当,大力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以促消费旺产业思维谋划文体旅产业发展,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推出英雄沈阳、工匠沈阳、古韵沈阳、山水沈阳等24个主题故事,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等24个经典场景,继续挖掘更加个性化、精品化需求的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着力丰富文体旅活动和场景供给,全面提升沈阳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品供给力、产业竞争力。 一是在原来四季主题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专项旅游的基础上,增添和细化了其产品内涵及类别,推出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消费水平、不同消费需求的升级换代的专项产品和线路。 二是深入挖掘了地域文化、提炼比较优势、包装特色产品,联合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十大主题旅游线路,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游、工业印记游、红色研学游、关东民俗游、冰雪温泉游、文化艺术游、馆藏品鉴游、奇特景观游、生态休闲游、风味美食游”。 三是为突显四季分明气候特色和资源特点,策划包装“春暖花开”“夏凉避暑”“金秋送爽”“相约冬季”适合不同年龄特色的四季游活动产品,春季推出“踏青、赏花、爬山”三大特色旅游线路和80余处网红打卡好去处,夏季推出“纳凉、赏花、避暑”25条旅游线路和200余个网红打卡好去处,秋季推出“赏秋、采摘、自驾”35条旅游线路240余个文旅场景好去处,冬季推出“戏冰、玩雪、泡温泉、康养、度假、博物馆、洗浴、美食游、亲子游、研学游”的旅游线路和文旅场景好去处。极大丰富了丰富了旅游产品,树立品牌新形象。 二、关于应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和设施实现旅游体验的建议 近些年,我市积极推动“文化旅游+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一是开发沈阳故宫语音导览讲解,小程序、云上故宫、数字交互体验等;沈阳博物馆开设3D虚拟人,虚拟博物馆等展示传播。二是设计印刷制作了沈阳都市圈智慧旅游地图,打造智慧文旅,通过科创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植入人工智能语音与导览导讲功能,面向社会各界全方位推广,实现一图在手,畅游都市圈美景;三是提升全市信息化水平及内容质量,积极开发建设“一机游沈阳”整合旅游产品信息,实现旅游服务品质,畅通消费投诉渠道,改善旅游和购物体验。 三、关于增加旅游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 立足“游客视角”,主动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在机场、火车站设立游客、歌迷服务驿站,开通了免费旅游巴士线路19条,“12345-9迎且”专线上线服务,还推出门票打折、延时闭馆等惠民举措,为16万余名大学新生发放文创贺卡、提供免费景区联票,邀请1000名留沈的外地大学生参加“喜迎双节 宴飨百家”团圆中秋活动。同时,还面向旅游企业、特色景区、博物馆、酒店、城市书房等发放摆放旅游地图、宣传手册等,提升服务品质,展示宣传沈阳都市圈文旅资源。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采纳领会代表意见和建议,以游客为中心,借助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优势,加大文旅产业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旅游智能服务体系,深化文化旅游+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为建设智慧沈阳贡献力量。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文旅事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4年4月9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