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积极抢救珍贵文化典籍档案的建议》(第0740号)答复
董艳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抢救珍贵文化典籍档案的建议”(第074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古籍基本情况 我们局文化古籍主要集中在沈阳市图书馆。现存古籍共计7568种90687册,其中善本书133种3038册,多为木刻线装,汇刻丛书占三分之一以上,还有一些石印本、铅印本及写本图书,这些图书构成了今天沈阳市图书馆最早的藏书体系,为古旧籍书库的主体。馆藏古籍中最早刻本为明隆庆六年(1572)的《杜工部诗通》,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另有53部入选《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古籍文献中清末民初吴廷燮写本《明实录》是国内尚存的唯一一部较完整的写本明代史料长编,为沈阳市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此外,书库中还收藏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以及日伪时期的平装旧籍13676种18811册,其中伪满时期的日文图书7377种9641册,主要是接收的日伪时期遗留图书;民国文献平装书6299种9170册,是研究东北地区现代史较为系统、丰富而详实的资料。 2010年,沈阳市图书馆获得第一批“辽宁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第三批“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称号。 二、古籍库房保护环境 2005年,沈阳市图书馆新馆的古旧籍书库建成,总面积为408平方米。古旧籍书库单独设置,库房内没有其他用房及通道,自成一区,并设两人负责书库的日常管理。 沈阳市图书馆的古籍书库设在图书馆主体建筑的一层,采用无窗的建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光线对古籍的辐射损害;书库的供暖采用空调系统,无以水为热媒的供暖装置;无给、排水管线通过。室内采用恒温恒湿空调机组来控制库房的温湿度(但没有专职负责的人员维护)。2019年,为打造标准的古籍收藏环境,结合现有古籍库的特点,馆里为古旧籍库新购了四台柜式加湿器,以调整库房的温湿度,将温度常年控制在16-22℃、湿度控制在45%-60%的最佳状态,利于馆藏古旧籍文献的保存;库房内同时配有温度表、湿度表全天监测室内温湿度的变化;采用上海松江JB-QGZ-200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烟必净气体灭火装置,设备运转正常;库房内安装了摄像头,保安可以通过视频进行监控;古籍基本上都制作了函套,每两年投放樟脑药一次,采用密集书架装置图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虫、防尘、防光的保护作用,使古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公共文化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3年4月4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