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解决建筑开发过程中相关部门文物勘察周期过长问题的建议》(第0253号)的答复
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建筑开发过程中相关部门文物勘察周期过长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营商环境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采取多项积极有效的举措,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工程建设考古勘探工作中,先后采取了免收考古勘探费用、土储项目考古勘探前置、承诺容缺、冬季土储项目救济等措施,缩短了审批时间,优化了营商环境。
基本建设考古勘探改革是近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们在借鉴郑州、南京等城市考古勘探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于2019年开始实施基本建设考古勘探前置改革,即“先考古后出让”。我市的考古勘探前置改革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认可,2020年7月和2021年2月,中国文物报先后以《沈阳着力推进考古前置构建基建考古新模式》《沈阳先行先试建设用地“先考古后出让”》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开展考古勘探前置工作,先勘探后收储2019年11月21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沈阳市工程建设项目考古勘探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拟进行收储的地块、拟划拨用地的建设项目、工业项目地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符合考古勘探范围的地块,实施先考古、后收储的考古勘探前置工作,由各区县(市)政府提出考古勘探申请,市文物局组织实施。考古勘探工作在地块收储之前实施,考古勘探事项作为政府内部协调事务,地块出让后作为“净地”交给企业。
为有效推进考古勘探前置工作,市文物局编制了《考古勘探前置工作流程》《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勘探及发掘服务管理办法》,市考古所通过招标方式吸纳河南省、陕西省、江苏省等文物大省的勘探队伍参与沈阳考古勘探工作,使考古勘探前置工作顺利开展。
二、实行冬季土储救济制度,化解北方考古勘探难题沈阳冬季寒冷,每年约有4个月的时间无法进行考古勘探工作,由此直接影响了各区县(市)政府冬季的收储工作。为破解这一难题,市文物局出台了《冬季土储项目考古勘探救济办法》,对各区县(市)拟于冬季收储且基本达成交易意向的地块,在向市文物局报备相关资料后,可以先行收储,后续考古勘探工作按照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由建设单位负责申请,在项目施工前完成考古勘探工作。目前,各区县(市)政府提出的24个项目享受了冬季土储项目考古勘探救济政策。
三、采取承诺和容缺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办法》出台前已经收储或者出让的地块,市文物局按照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处理,由建设单位提出考古勘探申请,考古勘探完成后方可施工建设。同时市文物局对于因冬季考古勘探工作无法开展和部分项目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无法进场的情况,提出了承诺制、容缺制的办理方式,缩短了审批时限,优化了营商环境。
四、战胜疫情影响,基本建设考古勘探成绩显着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为了不因考古勘探影响基本建设工作,市文物局制定考古勘探疫情防控预案,采取“点对点”模式,组织大巴车从沈阳出发,分别将西安市、洛阳市近百名勘探探工接到沈阳,3月25日起沈阳市考古勘探全面复工。
2020年,我市共完成了90个地块的考古勘探工作,勘探面积466.2万平方米,是2019年的236%。发现15处可能存在文物遗存的地块,在国家文物局批复后共完成10项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是2019年考古发掘的333%。通过考古发掘,揭示出沈阳地区青铜时期、汉代、辽代和清代等重要历史遗存,最大化地提取了用地范围内地下文物资源信息,大量的出土文物进一步丰富了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2021年,应对市政府“出让即开工”的要求,在项目建设单位机械配合的情况下3月8日即开始了勘探工作,创造了开工时间最早的纪录;为保障充足的勘探力量,考古所积极协调勘探队伍,勘探工人比2020年增加了100余人。市考古所承诺,5万平方米范围的勘探工作1月内完成。沈阳市第一批集中供地项目的考古勘探工作于4月27日全部完成,勘探工期均在15天以内。4月30日,25个地块顺利进行出让交易。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使考古勘探工作不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感谢您对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