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完善文体旅平台建设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提案(第689号)的答复
王英辉委员: 《关于加快完善文体旅平台建设 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提案》(第689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注。经认真研究,现对该提案答复如下: 我们同意您提出的文体旅平台建设要统一规划、创新功能、加强供给、做靓场景的对策与建议。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委印发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我们整合沈阳市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依照国办《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国办发〔2023〕47号)和《省细则》“提级申报”的要求,开展了“一机游沈阳”文体旅平台建设,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一、已完成工作 (一)制定方案 为加快数字沈阳建设,更好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沈阳市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数字沈阳发展规划》《沈阳市数字文化系统建设方案》,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依托AI技术、VR全景技术、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加快推进数字技术赋能文体旅产业转型升级,不断释放消费需求,推动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起草《沈阳市“数据要素×文化旅游”行动计划(2024-2026)》,围绕培育数字文化场景、挖掘文化数据价值、提升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水平、提升旅游数字化服务水平、提升旅游数字化治理能力五大方面,打造数字文体旅应用场景,培育新型文体旅业态。制定《沈阳市深化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 年)》等系列文件,围绕承办“十五冬”、打造“双运之城”,编制完成《2024 年以冰雪运动带动冰雪经济实施方案》等专项规划,为文体旅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规划支撑。 (二)搭建平台 沈阳文旅目前有国家、省、市15个信息化系统平台,412个数据目录,232个接口,151个库表,221个文件,已录入库表数据量为4000余万条,已发布文件数据量为923.7万条,已完成文化惠民和文化消费平台(沈阳数字文化云平台)一期建设,引导公共文化机构(图、文、博、美)的数字化转型。推动2467家公共文化场馆、10542场活动(2024年1至6月)、档案上云,逐步开展线上预约、线下培训、活动直播、培训线上慕课、志愿者在线登记、非遗在线展示等工作,加大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供给。 (三)落实制度 落实首席数据官制度,由市文旅局主管领导担任首席数据官,负责数字文旅建设的统筹和指导工作,全力推进我市文化旅游行业的创新发展和数字化建设。成立数字网信处,专题推进文化旅游广电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工作。建立文旅首席数据官、网络安全员(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监察员四级数字文旅组织体系,提升我市文旅体系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服务能力,增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四)广泛宣传 倾力打造“沈水之阳 我心向往”品牌,组织开展了“春天花正开”“夏日享清凉”系列活动1000余场次。营销品质升级,先后荣获“全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小红书全国2024年文旅发展大会”“文旅听劝课代表”荣誉。策划开展了“春天花正开 圈出好风景”文旅短视频线上展示宣传活动,展播作品百余部,多角度传播了文旅好故事。开展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千万市民互动游活动,推出了沈阳都市圈十大宝藏旅游线路和25大特色旅游线路及网红打卡好去处300余个,带动吸引都市圈市民游客出游体验。“周末向北 沈阳最美”—京沈互动周末游营销活动获2023年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新华社、人民网、央视、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沈阳文旅300余条。 (五)暖心服务 不断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优化数字化服务平台,提高机场、车站、景区景点、商超住宿等“窗口”服务水平,全面叫响“听劝”品牌,让游客在沈阳更加暖心、放心、舒心。已依托数字文化云平台,开展了公共文化场馆预约服务、图书通借通还服务、旅游直通车服务、舆情监管服务等。在“五一”前后,面向全国游客免费赠送CBA季后赛、郭富城演唱会、盛京大剧院等演出门票,广受好评。 二、本年度工作 (一)建设“一机游沈阳”文体旅平台 开发“一机游沈阳”数字文体旅平台,提升全市文旅体服务水平。开发3个元宇宙应用场景,打造新型旅游体验。重点打造旅游景区、酒店住宿、街巷美食、文博场馆、非遗传承、红色基因、文创特产等十项核心功能,建设出行助手、旅游攻略、数字体验、沈阳都市圈、沈阳文旅惠民一卡通等五个文旅专栏,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体”全方位优质文旅数字化服务,营造多元化数字旅游体验。10月1日,“一机游沈阳”数字文体旅平台“易游沈阳”小程序上线试运行,推出“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跟着秋晚游沈阳”“沈阳场馆一键通”“国庆节免费直通车”4大专题和“丁香湖秋晚场景预约”“社保卡进景区”2大便民场景,共吸引7.9万用户访问使用,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文化旅游体验。 (二)不断挖掘文旅行业应用场景 依托“一机游沈阳”、“云上故宫”等数字文体旅平台,不断打造线上购票、虚拟漫游、语音导览等文旅行业应用场景,营造便捷多元旅游体验。一是线上购票场景:观众可使用互联网支付手段,实现个人及团队用户线上订票、自助购票等多种服务,不需要在人工窗口长时间排队等候购票。购票成功后,使用购票二维码,刷码即可进入,快速通过,简化入园流程。二是虚拟漫游场景:对沈阳故宫外部及部分展厅场景进行数字化全景信息采集,720度灵活呈现。三是智慧语音导览场景:可通过沈阳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平台智慧导览入口或现场扫描相关二维码,即可进入智慧语音导览系统。系统采用微定位智能导览,实时定位跟踪,手绘地图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展现景区特色,并与传统地图相匹配,精准定位。通过语音导游讲解、详尽的文字描绘、个性化的服务,帮助观众更好地体验沈阳故宫的文化内涵,了解更加深刻。 (三)推进数据要素生产 建立各级各类文化旅游管理单位文旅数据官制度。推动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建设,收集整理历次全国性文化资源普查的数据。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建设,指导国家一级博物馆、示范教育基地提取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推动中华文化素材库建设,收集整理各级各类文化服务机构已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资源。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整合以上相关数据与资源,实现文旅行业的数据要素生产。 (四)加强文旅体系物联网建设 规范拟收集整合的文化旅游数据要素,年度收集文化旅游数据要素8个大类别500000条以上数据,规范物联网设备与文化旅游平台系统的相关接口,制定接口规范不少于50个。探索推动已有物联网设备和平台的级联和设备(系统)改造,完成50项以上物联网设备改造计划,并推动20个以上点位、1个平台系统的改造实施。 (五)发展沉浸式旅游业态 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全景虚拟旅游功能,构建一个在线虚拟的 3D 立体旅游环境,游客可在三维立体的虚拟环境中遍览旅游目的地的风光美景,使之能全面、便捷地游览目的地全景及文化、人文信息,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实际场景之中,增强趣味性和参与感。在我市重点旅游景区和文博场馆开发全景导览、互动展览、虚拟导览员、多语言解说等功能,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持续引导和支持VR全景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应用,发展全息互动投影、夜间光影秀等产品,推动现有旅游内容向沉浸式内容移植转化,丰富虚拟体验内容。在老北市景区持续推进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以沈阳深厚文化内涵为依托,打造“牌坊—楼宇—演艺—光影”等一系列沈阳特色地标元素,同时融合科技和传统文化,推出“吉空福地龙凤呈祥”科技秀,再现传统文化图腾,为市民带来虚拟现实相结合的科技体验。沈阳中街步行街将历史符号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为传统场景注入时尚和科技元素,获评全国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并入选全国示范案例手册。 (六)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展陈新模式 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虚拟现实和互动体验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VR技术重建文化遗产相关的历史场景,再现已经消失或者部分残存的文化遗址、历史文物,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提供更深入、更生动的文化体验,加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参与感。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成10个多媒体技术应用展览陈列场景,在沈阳博物馆建成24个多媒体技术应用展陈项目,对博物馆展厅、展览和馆藏珍贵文物进行影像数据采集和展示,为观众提供更全面、更深刻的参观体验。沈阳故宫博物院利用3D扫描和VR重建技术,完成328件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对220件文物进行3D数字成像,以数字技术提升博物馆藏品三维数字化采集、加工与展示水平。 (七)建立沈阳都市圈数字文旅体系 协调推进沈阳都市圈文旅数字化工作,推动文旅“一机游、一卡通、一码通、一张图、一条链、一报告”。“七市一区”联合印发了《数字赋能沈阳都市圈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方案》,依托数据资源标准化采集体系,共建“一机游”;依托统一票券系统,共推“一码通”;依托国家社保卡体系,共造“一卡通”;依托市GIS(地理信息)系统,共绘“一张图”;依托都市圈旅游产业联盟文旅资源,共聚“一条链”;依托舆情监测系统,共编“一报告”。 (八)推进文体旅融合项目建设 沈阳市积极推动“文旅+”“文体旅+”等模式,促进不同业态间的融合发展。文商旅融合项目不断增加,如老北市景区文奉园升级改造、西塔民族风情街更新升级等;文体旅融合项目持续推进,包括双韵体育文化产业园、铁西国家体育公园、皇姑宸铭体育休闲园等;农文旅融合项目也得到重视,如辽中区邵家田园休闲农业项目、法库县钱家沟开发旅游项目等,通过融合项目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体验。明星演唱会、沈阳草莓音乐节、沈阳玫瑰音乐节、沈阳杂技节、沈阳马拉松等活动接连开展、遍地开花。2024张惠妹演唱会沈阳站将与辽篮本赛季首个主场比赛同时于10月12日晚举行,将演绎娱乐、观赛与城市观光、文化体验等相结合,引燃沈阳这座运动活力之城。 (九)开发文体旅夜游消费新场景 老北市景区举办皇寺庙会、旗袍文化节、飞天凤凰展演,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为具有“最沈阳”文化个性和商业特性的夜间消费热门地。沈阳故宫推出夜游项目,不仅每日送出免费的故宫东路夜间观光门票,还打造了创意十足的夜游场景,如亮化工程、灯光秀和可视化展示等,让游客在夜晚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彩塔夜市、铁西区兴顺夜市,融入工业元素和露营风等特色,除了美食,还新添了夜游、演艺、文创等各类业态。在浑河一河两岸打造的灯光秀成为了夜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通过精彩的灯光表演和音乐的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灯光秀的举办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往浑河岸边观赏,周边的餐饮、娱乐等消费场所也因此受益,带动了夜间经济的发展。 (十)打造元宇宙应用场景 集成5G、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数字货币、物联网、人机交互等现有技术,推动开发元宇宙空间、数字藏品、数字人等元宇宙文化旅游应用场景,通过技术的创新融合,加快优秀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积极探索文旅元宇宙新型业态,打造文旅数字化体验空间。 三、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推进“一机游沈阳”文体旅平台建设 积极推进“易游沈阳”文体旅平台十个核心功能和五个专栏程序开发,整合“食、住、行、游、娱、购、商、养、学、闲、情、奇、体”十三要素场景,引导沈阳各类文体旅企业进驻,全力推进平台推广应用,在2025年“五一”前正式上线运营。 (二)开展文旅系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作 逐步完成文旅系统的视频安防监控级联布网组网工作,建立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组织体系,整合相关点位,组建沈阳文旅系统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统一对接国家文旅部、省文旅厅、市应急局相关平台,推动文旅系统安全生产工作。 (三)持续加强文化大数据开发利用 推动文物数字化展示,实现市级以上文物建筑可阅读项目。建立统一系统架构的业务数据管理系统。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尝试新技术,不断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让博物馆逐步迈向数字化时代。 (四)推动数据要素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具有沈阳特色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培育动漫音乐、电子竞技、数字游戏、数字影视、网络视听、互动新媒体等文化业态。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提升文体旅产业影响力。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加强文化数据资源采集、加工、整合等技术开发应用,推动各文化机构数据资源交易流通。 (五)促进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应用,丰富提升文化资源数字化服务能力,推进全市阅读体系标准化、数字化。开展沈阳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丰富线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资源的种类和形式,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景。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文旅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4年10月11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