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市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提案(第0181号)的答复
民进沈阳市委员会: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我市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根脉。特别是作为14年抗战的起点和终点城市,我市革命文物资源丰富。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见证了沈阳昔日的辉煌,更是激发全市人民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近年来,我市注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推进红色文旅产业发展,以英雄精神助推沈阳文化强市建设。 一、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一是开展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普查。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相关部门持续公布革命文物的相关要求,我市文物、党史、宣传等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了普查 登记。积极申报革命文物,先后有39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被公布为辽宁省第一批、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二是加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及时将重要的革命旧址核定公布申报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将雷锋生活旧址、法库县基督教堂-沐恩堂和马刚烈士陵园等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为沈阳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将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旧址(陈云旧居)、王铁汉办公旧址、谢荣策烈士墓、秀水河子革命烈士陵园和中共新民特别支部旧址等5处不可移动文物申报为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革命文物“四有”工作,根据《关于公布辽宁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中关于“以此次革命文物名录公布为契机,扎实做好本地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要求,对奉天纺纱厂办公楼旧址、昭陵革命烈士陵园、张强革命烈士陵园、新民烈士陵园、辽中县革命烈士纪念塔等5处未列级不可移动文物和于洪区革命烈士陵园、康平革命烈士陵园、二龙山革命烈士陵园等3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提级保护,开展了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测绘建档工作。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修缮。先后实施了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肇新窑业公司办公楼旧址、北大营营房旧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雷锋生活旧址等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实施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改扩建项目、“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外环境提升改造项目。目前,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肇新窑业公司办公楼旧址、北大营营房旧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修缮工程已经完成,雷锋生活旧址修缮工程正在实施。秀水河子革命烈士陵园消防、安防工程已经列入今年的修缮计划。 三是加强革命文物的利用。肇新窑业公司办公楼旧址正在筹建肇新窑业博物馆,在北大营营房旧址建设北大营旧址陈列馆并对外开放。 二、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和宣传教育相结合 一是打造红色旅游路线。积极配合我市英雄城市塑造工作,策划沈阳英雄城市旅游线路(打卡点)。深入挖掘沈阳英雄城市文化旅游资源,邀请省内专家学者召开策划咨询研讨会,策划“从心出发,见证传奇”沈阳英雄城市之旅,制定“英雄•星星之火”“英雄•铁肩担道”“英雄•大国工匠”等10条英雄城市旅行线路,助力沈阳英雄城市塑造。“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沈飞航空博览园等景区入选中宣部、文旅部联合推出的“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二是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目前,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等22处红色资源获评国家、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将其纳入党史学习教育和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组织红色宣讲团走进机关、校园、社区、农村,开展《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十四年抗战》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百年·百场”巡回宣讲活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以“收藏历史记忆、展示历史真相”为己任,着力围绕九一八历史开展文物及史料的收藏、展示、研究和对外宣传教育。全年接待观众60万人次,总讲解4000余场次。多次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社区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对广大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举办重大抗战纪念活动的重要场所。 三是深入挖掘,建设红色文旅产业园区。利用老工业基地积淀的工业文化遗产,建设红梅文创园、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和沈阳铁路陈列馆等工业文化产业园。红梅文创园在原沈阳红梅味精厂老旧厂房基础上改造利用而成,坚持传承老工业基地工业文脉与满足新时代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相结合的理念,成为沈阳铁西老工业园区向现代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升级转型的标杆之作。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依托原沈重集团二金工车间的工业遗址,以标志着沈阳工业起源之年的“1905”为名称,融合国内外的文化、艺术、表演、创意等多方面资源,以艺术空间、文化剧场、文创商业和文化活动四个产业载体,为沈阳年轻人群和中产家庭,提供艺术生活方式体验和文化消费空间。1905文化创意园不仅是沈阳第一个以展览+演出+消费+文化体验的多业态融合的文创产业综合体,第一个致力于创建大众广泛参与的艺术文化生活场景的文创园区,也是沈阳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最聚集的文创园区。沈阳铁路陈列馆分装备陈列展和史料图片展,丰富翔实的史料图片记录了清政府开工兴建关东铁路的史实,日伪统治时期满铁对东北经济的掠夺,再现了沈阳铁路职工为东北解放和抗美援朝战争立下的不朽功勋,展示了沈阳铁路加快路网建设、确保运输安全、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奋斗历程。 三、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推动红色资源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 一是加强完善规划设计。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布局,推进建设城市红色商贸休闲区。制定了《2021年沈阳市红色旅游开发和宣传方案》,确定了沈阳红色旅游点位、“沈阳红色旅游七大主题线路”和“沈阳红色文化印记打卡地图”。围绕东北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做好红色史迹与周边区域的整体规划开发,对闲置文物及历史建筑进行项目策划,将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改造相结合,推进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鼓励利用周边共有资源建设文创空间。按照《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发展规划》,拟依托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片区,加快推进一批连片开发重大项目,打造红色旅游城市地标式文化符号。 二是以科技赋能红色文旅产业。改建后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将全息投影、3D等科技元素引入红色景区,打造提升参观体验度的沉浸式体验。通过直播方式,组织参加了“以史明志 知往鉴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央视频线上连线直播和中国之声线上直播活动。疫情期间,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展活动,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中共满洲省委百位英雄人物”和“红色三分钟云讲解”等线上展览;开辟线上展览渠道,足不出户拥有红色旅游的远程体验。 三是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制作体现辽沈红色文化的作品。现代京剧《关东女》、评剧《过大年》、话剧《国徽》、杂技剧《忆•华年》、交响音乐会《唱支山歌给党听》入选“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展演”名单并参加全省展演。评剧《过大年》作为我市唯一一部入围中宣部庆祝建党百年主题重点文艺作品参演剧目。时代报告剧《激流勇进》,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剧目在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首演。同时,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开发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适销对路的红色文化文创产品,实现文化传播和旅游增收。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这一目标,进一步打造红色文旅融合中心,深入挖掘利用好我市红色资源,以英雄精神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感谢您对沈阳文化旅游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3年5月12日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material/gongyong/syly/images/lgwab.png)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