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文化涵养城市 赋能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沈阳坚持以文化涵养城市、赋能产业发展,以旅游助推品质城市建设、助推城市转型升级,推出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文化强市建设目标,集聚“文化+”新动能,广大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成为推动沈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用足用好山、水、城三类资源。注重城市文化追根塑魂,将城市自然资源、人文符号转化为文化载体,用足用好山、水、城三类资源,架起文化载体建设的四梁八柱,绘好一张蓝图,叫响文化沈阳、历史沈阳、山水沈阳的文旅品牌。 充分利用浑河、蒲河、辽河“三条河”和棋盘山、七星山、马耳山“三座山”沿线,以及周边自然和文化资源,做足山水文化、冰雪文化。因河而生的第七届浑河岸交响音乐节、第十一届蒲河国家湿地旅游文化节、第四届中国•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等重要文化体育活动的举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为沈阳不断注入新活力、新生机、新动能。 充分利用城市街区片区文化资源,打造“盛京皇城”中华文化地标,建设“北市记忆”文旅休闲综合体,提升中山路文商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推进卫工街、大东路、北陵片区文化旅游新内涵。 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全域发展。沈阳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和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沈北石佛一村、法库半拉子山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浑南、沈北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沈阳中街、红梅文创园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目前,北方文化新谷数字出版产业园、华为VR产业园、那•里文化产业园建成并投入运营,红梅文创园、奉天工场、十一号院等已逐步建成集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 今年8月,《沈阳市推进沉浸式文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经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开始实施,提出了“1+2+3+N”沉浸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沈阳题材艺术精品创作出新出彩。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沈阳题材主旋律舞台艺术精品。评剧《黄显声》获辽宁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杂技《炫彩车技》获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金奖,原创话剧《国徽》、文旅融合剧目《沈阳印记》、交响乐《盛京故事》,多角度再现了沈阳历史、传递了沈阳精神、展现了沈阳魅力。围绕市民需求,沈阳持续打造“人民幸福城•我的沈阳美”品牌文旅惠民活动,沈阳艺术节、合唱节成为市民的节日,每年常态开展各类惠民活动万余场。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出沈阳经验。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沈阳优秀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创新推出“国有土地开发建设考古勘探前置改革”举措,实施沈阳故宫太庙等42项文物保护修缮项目、中心里遗址等34项考古发掘项目;圆满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历时7年编辑出版100万字的《沈阳文物志》,创新推出的“沈阳抗战联线”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传承。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运用新媒体进行体验式传播、开发设计非遗旅游路线,将非遗融入市民生活。截至目前,沈阳公布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21个,代表性传承人209名。 “传奇盛京、魅力沈阳”形象凸显。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多角度宣传推广“传奇盛京、魅力沈阳”城市形象。举办沈阳四季游、沈阳冰雪节等活动,每年常态化推出冰雪节、美食节、啤酒节、采摘节等不同主题活动400余场。组织开展“京沈高铁沿线城市互动营销”活动。 近年来,沈阳获得新晋文旅热门城市、新晋夜间旅游热门城市称号,上榜全国“2021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成功入选2023年度“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