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相声大会”焕发新“笑”力
                    
                       当传统捧逗遇上单口麦克风,“沈阳相声”与脱口秀的跨界“对话”在上个周末引爆一波艺术热浪。10月24日、25日,作为沈阳艺术季青年戏剧单元的重头戏,“沈阳相声大会”特别策划《相声遇见脱口秀》在盛京大剧院精彩上演。 舞台上,这一边,相声演员默契配合、金句频出,传统技艺与网络热梗巧妙交织,引发阵阵欢笑;另一边,脱口秀演员一人一麦,以犀利幽默解读现代生活,同样收获热烈反响。这场传统曲艺与新兴表演的艺术对话,不仅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喜剧体验,更展现出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创新活力。 重塑非遗品牌 “沈阳相声”焕发新生 “沈阳相声”,作为中国相声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是备受珍视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上曾与北京、天津相声形成“三足鼎立”的盛况。 “沈阳相声大会”这一经典品牌创立于1949年。2023年11月,沈阳曲艺团重新激活品牌,经过持续三年的精心打磨,成功令这一金字招牌焕发新生,影响力辐射辽宁、走向全国。 从杨海荃、小立本,到金炳昶、杨振华、王志涛,再到范伟、巩汉林,一代代沈阳相声名家以其独特魅力享誉全国。如今,新一代曲艺工作者接过接力棒,不仅让“沈阳相声大会”重回大众视野,更将其打造为沈阳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本次“相声遇见脱口秀”专场汇聚了郭金杰、穆凯、陈印泉、李昂、王宸、李振威、段煜等多位喜剧演员,联袂呈现了一场传统与新潮激情碰撞的欢乐盛宴。 探索跨界融合  打造沈阳喜剧新场景 “沈阳相声”与脱口秀的破壁融合,是本届专场演出的最大亮点,也是沈阳曲艺团持续探索艺术多元化的成果展现。 近年来,沈阳曲艺团积极构建多样化演出生态,形成了以大剧院年度专场为引领,月度小剧场驻演为基础,融合艺术惠民、文化交流与商业演出为一体的立体化运营模式,为“沈阳相声”的当代传承注入持续动力。 每年12月在盛京大剧院举办的“沈阳相声大会”已成为本地标志性文化盛事,今年将迎来第三届。名家云集、精彩纷呈的“沈阳相声大会”已经成为沈城百姓乐享的一场曲艺盛宴。 常态小剧场演出灵活多变、魅力十足,除传统相声外,还融入脱口秀、漫才等新兴喜剧形式,吸引了更多青年观众,成为沈阳市民周末休闲好去处。 在沈阳文旅蓬勃发展的热态下,沈阳曲艺团依托“沈阳相声大会”品牌,利用节假日和重要节点深入沈阳故宫、北市场、植物园等网红打卡地以及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惠民文艺演出,让文艺直达基层,把欢笑送到家门口,展现了文艺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在新疆塔城,沈阳曲艺团带来的“山海有情辽塔同心”“沈阳相声大会”专场火热上演,让当地各族群众体验了一把原汁原味的东北“欢乐风暴”。沈阳曲艺团的新疆之行,不仅首次将“沈阳相声大会”专场带到新疆,更是辽塔两地深化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也为沈阳曲艺团深入探索曲艺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接下来,沈阳曲艺团的“沈阳相声大会”品牌还将到福建等地开展市场化演出,用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助力沈阳曲艺在新时代走深、走实。 坚持守正创新 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沈阳相声”的发展,既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也离不开沈阳曲艺人自身的守正创新。 近年来,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擦亮“沈阳相声大会”金字招牌上下足了功夫。2025年初,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明确提出,要创意举办沈阳四季游升级版系列活动,办好包括“沈阳相声大会”在内的文化活动。这些政策支持为“沈阳相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五一”期间,沈阳精心推出非遗系列主题活动,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沈阳相声”也迎来新的突破。“沈阳相声大会”与橙柿剧场携手,尝试市场化运营模式,聚焦本土特色,将经典段子进行创新演绎,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沈阳相声的热度和深度,为“沈阳相声”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相声遇见脱口秀》的专场演出中记者看到,为了让相声这种传统文化能够符合当代观众的口味偏好,演员们在作品中都有着细腻的巧思,无论是夸张的肢体动作,还是创新式的台词表达,既有传统韵味也有时代精神,很好地缩短了传统内容与当代审美之间的距离,现场掌声不断,爆笑连连。 记者了解到,在探索演出模式的同时,沈阳曲艺团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艺术,与时俱进创作了一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新作品,赢得了业界和观众的好评。 如今的“沈阳相声大会”已形成多元化的演出样态,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使得“沈阳相声”在不断创新中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盖云飞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