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获赠珍贵文物史料及抗战题材艺术作品
9月16日,“勿忘国耻 赓续抗战精神——抗战文物史料及抗战题材艺术作品捐赠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捐赠仪式上,来自厦门、大连、阜新、沈阳的收藏爱好者、艺术家和单位团体,将抗日战争初期厦门童子军军帽、1931年10月15日日本发行的《东京朝日新闻》等68件抗战文物史料和抗战题材艺术作品捐赠给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厦门童子军军帽“见证”抗战历史 厦门市寒江雪艺术馆馆长金夜明,代表艺术馆董事长、厦门市荣誉市民邱季端,向博物馆捐赠了抗日战争初期厦门童子军军帽等3件藏品。这顶90多年前的帽子,直径只有15厘米,可见它的主人不过是10岁左右的少年。虽然已经陈旧、破损,但是透过锈迹,帽檐左右两颗铜扣上的“九一八”字样依然清晰可辨。沈阳与厦门虽然距离遥远,但是血脉相连,这顶帽子见证了长城内外荣辱与共,华夏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 大连市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朴元柱,向博物馆捐赠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于1931年10月15日发行的《东京朝日新闻》和1931年12月1日《大阪每日新闻》等4件藏品。这4张报纸是他多年的收藏,上面刊载的照片多为日本随军记者或专业的新闻媒体记者到前线战地和日本占领区进行拍摄。 沈阳广播电视台记者、红色收藏爱好者张威,向博物馆捐赠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信件、明信片等54件抗战相关文物史料。这些日军信件、明信片的寄出地址和文字内容,记录和反映了他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轨迹和简略战况,是侵华战争的重要见证和不可辩驳的铁证,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研究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此次也是张威第三次向博物馆捐赠,累计捐赠藏品142件。 抗战题材艺术作品弘扬抗战精神 阜新市文联、阜新市传媒中心、阜新市文联硬笔书法家协会、阜新市晨星集团等单位联合向博物馆捐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阜新市青少年硬笔书法百米长卷》。这件硬笔书法长卷是从两千余幅作品中选取500幅优秀作品,精心装裱成近100米长卷。小作者们以笔为戎,以墨寄情,在一笔一画的书写中回望烽火连天的岁月,在抗战诗词、歌词和家书的字里行间感悟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雕塑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杨硕,向博物馆捐赠其创作的数字绘画《杜鹃分外红》。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美术馆馆长冯朝辉,向博物馆捐赠其创作的中国画作品《清荷图》。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旸,向博物馆捐赠其创作的书法作品《山河已无恙 忠魂永不朽》。鲁迅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学院教师闫水田,向博物馆捐赠了其创作的《九一八》《胜利》两件雕塑作品。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张云峰表示,此次捐赠活动是爱国精神不断传承的具体体现,所捐赠的抗战题材文物史料内容直观,主题鲜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这些文物史料、艺术作品的入藏,对丰富博物馆馆藏,填补相关文物藏品种类的空白起到重要作用,为博物馆学术研究和改陈布展提供了新的内容和史料支撑。(盖云飞)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