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正处于建馆以来面貌最好的时期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沈阳故宫榜上有名。3月3日,在沈阳故宫列入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周年前夕,沈阳故宫博物馆馆长、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李声能表示,通过对古建筑有计划、持续性地保护修缮,沈阳故宫目前古建筑状态稳定,为建馆以来面貌最好、开放古建筑区域最大的时期。 17年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2年初,我国决定将辽宁省的清沈阳故宫和清盛京三陵,分别作为明清故宫和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沈阳市组织有古建设计和施工资质的专业机构,按照国家文物局的具体要求,依据史实资料及相关专家的指导意见,以不改变文物原状及遗产的“完整、真实”为原则,做出修缮细化方案。此次修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沈阳故宫最全面、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工程,共完成维修工程40项,总投资2500多万元。 2004年7月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届会议上,沈阳故宫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不仅成为沈阳的骄傲,也作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与世共存。 从根本上解决排水疾患 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沈阳故宫积极开展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2至2019年,沈阳故宫向国家文物局申请立项并获专项资金的重点项目共计17项,累计资金1.035亿元,占国家文物局拨付辽宁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10%。其中,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12项,获得资金7467万元。 在基础设施保护方面,国家文物局批准沈阳故宫地下排水系统维修工程,这项工程是沈阳故宫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排水设施专项工程,工程面积达15000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排水疾患。 重现古建筑绚丽色彩 在文物本体维修保护方面,沈阳故宫近年来先后完成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修复一期工程、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修复二期工程、文溯阁修缮工程、师善斋修缮工程、太庙建筑群修缮工程、大政殿组群台明修缮工程、左右翊门抢险加固工程等。 一、二期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修复工程坚持采用传统的清代官式彩画工艺做法,范围为大清门、崇政殿、左翊门、右翊门及大政殿、东路十王亭、奏乐亭、东大门,东所介祉宫、颐和殿、垂花门,中路飞龙阁、翔凤阁、太庙东配殿等24座建筑。对大清门、大政殿、介祉宫、颐和殿等外檐彩画进行修复重绘,对大政殿、崇政殿、太庙东配殿等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较高的内檐彩画进行现状保护修复,对介祉宫、颐和殿室内装修进行裱糊。 在文物预防保护方面,沈阳故宫自2016年启动古建筑变形监测,并参照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通用平台相关规范要求,着重监测研究不同承重形态与不同材质建筑构件的变形与温度、水分的关系,为古建筑文物预防保护留存珍贵的数据和资料。这也是辽宁省首项遗产监测项目,未来将依托这个项目建设沈阳故宫乃至辽宁省的遗产监测平台。 近200名文博爱好者观摩体验 沈阳故宫还积极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开展公共观摩体验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施工现场传统的“封闭式”“隔绝式”改为“开放式”“通透式”,让公众看得见,甚至摸得着、能参与,充分发掘和利用在工程施工阶段文物的独特价值。 2019年至今,沈阳故宫先后开展了七期公共观摩体验活动,近200名文博爱好者参加,充分展示沈阳故宫修缮工程的原工艺、原做法,使社会公众深入了解、认识古建筑修复的传统工艺,有效弘扬古建筑文化,宣传文物保护理念。 李声能表示,古建筑是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能否将他们保留和继承,既关乎民族文化传承,也关乎世界文化发展。沈阳故宫古建筑保护工作从抢救型、修缮型,逐步向预防型和研究型方向转变,为将文物古建中真实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长久地保存下去做出更多的努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刘海搏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