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沈阳历史的源头
6月26日,记者走进沈阳农业大学校园,漫步在校内林荫道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翠绿,仿佛置身于一幅生机盎然的动人画卷中,这里展现的校园风光和人文气息,让人心旷神怡。记者来此,专为寻觅沈阳历史的源头,感受11万年前沈阳先人的生活气息。 一次纯属偶然的惊人发现 记者从沈阳农业大学正门进入后,穿过校区来到后山科研基地山楂圃,山楂树成排成行,枝头挂满绿色的果实。这里就是11万年前沈阳先人曾生活的地方。 2012年4月,农大果园正值开春,土地已被翻动。一天,沈阳市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正好来到大学后山进行田野考古。全程参与了这次考古工作的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付永平,说起当年的考古过程兴奋不已:“当时,在农大后山果园,我们从一段为灌溉而挖开的沟渠中,发现了具有旧石器时代特征的打制石器。可以说,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 付永平时任考古一队队长,他介绍说,发掘过程中严格遵照田野考古工作操作规程,进行整体测绘和布方发掘,并对相关地层进行筛选、浮选及采样,运用沉积学、古环境学、古地磁、光释光测年等科技考古手段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发掘,在该遗址中发现了5个连续分布的旧石器文化层,并通过光释光测年,确定第2层至第6层的年代距今1.5万~11万年;揭示出1组古人类建造和使用的建筑遗迹,推测其可能与古人类在野外搭建的窝棚式建筑有关,并测定该遗迹的年代距今7万~7.3万年;出土打制石器620余件,包括手镐、盘状石核、尖状器、雕刻器、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断块、砾石等。石器原料包括石英、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泥岩、砂岩、角岩、板岩、辉长岩等。 付永平介绍说,后来,由于完成了沈阳农大后山的考古工作,遗址被回填保护了起来。目前,地表看不到遗址的风貌。2013年,此处遗址被列入沈阳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改写了沈阳人类活动的历史 “沈阳农大后山遗址发现的旧石器,加工技术更高,意识更明显,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其中有专门用于割树皮、兽皮的刮削器,也有挖掘用的手镐。”付永平说,在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果园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将沈阳的人类活动史从先前认定的7200年提前至距今11万年,为研究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人居环境和生业模式等学术课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尤其是在遗址地发现的一组7万年前的类似于窝棚式的建筑遗迹,更打破了以往人们认为旧石器时代人类大都穴居洞藏的观念。 付永平介绍说,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石器,这些工具不仅体现了当时人类的生产技术水平,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狩猎习惯。 专家认为,在沈阳农业大学后山发现的遗存,是目前为止在沈阳地区发现的最早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它位于古浑河河道边的阳面台地上,与新乐遗址类似。当时,这个地区是一处气温适合、食物充沛的河汊子。这里为沈阳先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沈阳农业大学后山地区土地肥沃,适合先人进行农耕和畜牧活动,为先人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也为他们在沈阳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提供了生活保障。但生活在沈阳农业大学后山上的沈阳先人究竟是从何地迁移而来的,目前仍是谜。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郭大顺认为,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遗址的考古发现,填补了沈阳地区以往没有确切层位旧石器发现的空白,丰富了沈阳的文化底蕴,扩大了沈阳的文化知名度。 周边网红打卡地为文旅活动锦上添花 沈阳农业大学周边的旅游景点也比较丰富,成为游客们的必到之处。其中,东陵公园是清朝皇家陵寝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美的建筑艺术,游客可以在此了解清朝历史和文化;满族民俗博物馆里展示了满族的传统服饰、生活用品等,是了解满族民俗文化的好去处;特别适合喜欢小动物游客一游的鸟岛,有多种鸟类栖息;还有棋盘山,有山有水,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不仅证明了沈阳地区在11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事实,加深了人们对沈阳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同时,遗址周边的热门景观,也为“夏日享清凉,欢乐在沈阳”的文旅活动广泛开展锦上添花。(陈凤军) 遗址第5层出土的手镐(资料图片)。 2013年,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遗址考古现场(资料图片)。李浩翻拍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