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开展“春风送暖政策落实月”活动
4月16日,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七十五场新闻发布会,发布疫情防控最新消息。 市政府秘书长曲向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文哲,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杨志宏,市税务局局长孙书润,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贺燕作情况介绍。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刘壮野主持发布会。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贺燕作新闻发布 2022年4月15日0时至24时,我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13例本土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上感染者1087-1100:均系集中隔离点例行核酸检测发现,其中4例无症状感染者为重点地区返沈及封闭管理关联人员,均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经市级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一是继续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全市统筹“三公”流调力量,协同作战,高效运转,对新发感染者第一时间启动流行病学调查,迅速锁定风险点位和风险人群,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快速斩断疫情传播链条。 二是对涉疫场所进行严格管控,实施终末消毒。截至4月15日24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感染者的行动轨迹,本轮疫情累计划定疫点2530个,累计完成终末消毒面积达928251平方米。 三是经综合研判和风险评估,对达到相关防疫标准的集中隔离人员,有序分批次解除集中隔离。截至4月15日24时,本轮疫情共解离密切接触者23082人,均按规定落实闭环转运、居家健康监测等要求。 四是进一步开展核酸检测工作。2022年4月14日7时,除苏家屯区外,其余十二区、县(市)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截至4月15日12时,累计检测262万人,结果均为阴性。 2022年4月15日6时,苏家屯区城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共设置采样点位350个,采样台数660台,共派出采样医护人员660人。截至4月15日21时,累计检测35.3万人,结果均为阴性。 2022年4月15日7时,除苏家屯区外,其余十二区、县(市)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共设置采样点位2269个,采样台数3564台,共派出采样医护人员6477人。截至4月16日8时,累计检测318.6万人,结果均为阴性。 当前,疫情防控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松懈,还需要每一位沈城市民继续坚守和坚持。 非必要,请尽量不出门、不串门,勤洗手、多通风,及时主动进行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落实好日常防控。在确有必要外出时,请全程规范佩戴口罩,自觉保持安全距离,主动接受查码验证,出具核酸检测48小时内阴性证明等相关规定。避免聚集扎堆,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合力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市政府秘书长曲向军作新闻发布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沈阳市人民政府,对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沈阳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前段时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很多市场主体服从大局,停工歇业,为全市疫情防控做出贡献,同时生产经营也受到了损失。市场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是党委和政府的职责。近期,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惠企助企政策措施,包括省里的“减轻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负担22条”“促进服务业恢复发展35条”“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27条”,以及市里的“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12条”等。为了确保这些惠企助企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从现在开始的一个月时间,在全市集中开展“春风送暖政策落实月”活动,一个月之后还要常态“送”,作为制度固化下来,让这项活动成为沈阳营商环境的品牌。 活动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一联三帮”送政策。汇总形成惠企助企“政策包”,运用好12345复工复产专线和“一联三帮”服务平台,采取“点对点”方式精准推送给适用企业,并通过“云送达”方式进行广泛推送。 二是“三直一快”落政策。深入企业开展现场培训指导,把政策讲清楚、把流程说明白,推动政策和资金“直送、直办、直达、快办”,让企业尽早得到政策红利。 三是“政策上门”找企业。带着政策上门、拿着政策找企业,帮助企业全面掌握政策信息,确保政策第一时间兑现落实,资金第一时间直达企业账户。 四是“纾困服务”暖企业。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深入研究解决措施,打通惠企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使政策落实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同时,在组织保障上,我们也作了具体安排: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市、区两级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政策落实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逐日调度推进政策落实情况。 建立长效机制,后续持续深化推进政策落实。 三是优化服务方式。开辟企业服务直通车窗口,严格落实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刚性措施。对重点项目和企业提前介入、随到随办,全程跟踪服务。 四是做好政策解读。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开展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政策宣讲,服务企业,服务发展。 春风送暖,万物勃发;政策落实,助企远航。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始终与广大企业和全市人民勠力同心,风雨同舟。我们坚信,有全市广大企业的责任担当、勇毅前行,有全市人民群众的拼搏进取、奋发图强,英雄的沈阳一定会战胜疫情,加快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未来。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文哲作新闻发布 本轮疫情防控期间,国家、省、市部署实施了一系列力度大、内容实、范围广的“组合式”政策,全力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有力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昨天18时,151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40户规下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近26万名员工安全返岗。 市委、市政府开展“春风送暖政策落实月”活动,旨在落实好系列政策,为企业松绑减负、更好更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市工信局作为统筹工业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责任部门,将全力推动各级政策落地落实。前期,我们制定实施了《沈阳市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即“沈20条”,为企业落实减税降费等方面资金6.5亿;市政府出台了《沈阳市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对疫情影响纾困解难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减免租金等方面提出12条支持政策;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沈阳市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减轻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负担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的实施方案》,提出更加聚焦、更加具体的6方面24项工作举措,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总的看有三方面特点: 一是政策更加聚焦,在减轻企业负担上发力。围绕企业反映较集中的电价、气价问题提出务实举措。降低电费方面,对经营正常信用良好,用电满2年以上,非“两高”小微企业提供最高300万元信用贷款;中小微企业可申请非预付交纳电费;城乡用电200千伏安及以下小微企业,实施用电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降低燃气费方面,中小微企业可申请延期缴纳燃气费,最长不超过15日;依据燃气用户信用情况,可申请下调燃气预付费额度,最高取消预付费。 二是政策更加精准,在缓解企业资金流动性上发力。一方面鼓励降低企业保证金。鼓励依法招标工程,投标保证金不超过项目估价1%、履约保证金不超过合同金额5%;发包工程质保金不高于工程价款2%。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不再收取投标保证金。另一方面,分类规范了具体返还方式和期限。依法招标工程投标保证金签订合同后5日内退还,履约保证金在履行合同义务后退还或转为质保金;发包工程保证金原则上在承包人申请14天内返还。另外,推动“信用保函”2.0上线运行,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以信用担保代替投标保证金;建立“胜诉退费”一站式退费服务机制,着力降低企业流动性风险。 三是政策更加联动,在解决长期困扰中小微企业的账款拖欠问题上发力。设立中小微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受理投诉电话和邮箱,建立7个工作日转办处理、30日反馈机制,投诉解决周期最长不超过90日。建立市纪委、财政局、国资委等相关部门联动机制,依法依规将企业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逾期尚未支付中小微企业款项的合同数量、金额等信息纳入企业年度报告,推动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清偿。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设立24小时热线电话:12345-1,依托“一联三帮”服务平台,落实问题“收集-交办-解决-督办-反馈”闭环机制,做到有诉必应、有求必办,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下一步,将坚决落实好各级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做好宣传解读,帮助市场主体知晓政策、用好政策,着力解决政策落实难点、堵点,使政策红利尽早落到企业、直达企业、惠及企业,确保该减的减到位、该保的保到位,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通过“春风送暖政策落实月”,为广大企业赶走“倒春寒”送去“春日暖阳”。 最后,祝愿沈阳企业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经营。谢谢大家!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杨志宏作新闻发布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疫情阻击战。经过二十多天的坚持、坚守和努力,我市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段时间,大家都熬得很辛苦,市防指48号通告发布后,我们都激动不已,成果来之不易。借这个机会,代表市人社局干部职工,向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表示由衷的敬意! 本轮疫情以来,全市人社系统坚定与广大企业站在一起,采取一系列硬核措施,加大纾困解难和服务保障力度,展现出人社部门与企业共担风雨、共渡难关的信心和决心。市区两级人社部门第一时间将服务电话呼叫转移到个人手机,不间断提供业务咨询和政策解答;推行网上业务办理,保证业务服务不断线;提前发放3、4月份养老金,为群众送上最有温度的人社关爱;组织开展“直播带岗”、就业政策解析云讲座、“五送进校园”线上系列活动、就业创业服务志愿团“同心护企 就业舒心”主题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全链条舒心就业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市区两级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线上招聘会34场,服务用人单位720余家,提供岗位8400余个,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持续提供“不聚集、不见面、不打烊” 的在线招聘服务。与此同时,为帮助企业爬坡过坎,围绕降成本、稳岗位、保用工、促就业,我们组织相关职能处室进行政策梳理,学习借鉴上海、深圳、重庆等地出台的惠企政策,提前做好政策储备,用快速精准服务跟上企业发展节奏,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下一步,围绕落实“春风送暖政策落实月”活动方案,市人社局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多渠道主动送政策 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面拓宽政策传达路径,确保最短距离将政策送达企业。一是通过“万人进万企”平台,组织全局帮扶干部将政策包“点对点”推送给企业;二是利用相关业务工作群,“点对多”向企业发布政策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在局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进行政策解读,公布热线电话,受理群众咨询;四是通过12333热线电话,主动进行宣传推广;五是在适当时机,深入企业进行现场送政策,进行答疑解惑,面对面进行政策宣讲和交流。 快速度精准落政策 按照政策任务分工,精准推动三项措施快速落地: 一、实施失业保险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失业保险总费率由1.5%降为1%的阶段性降低费率政策,按照国家和省规定,此政策延续实施到2022年8月31日。 二、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关于这项工作,我做五点说明: 1.由于本轮疫情的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受到严重挑战。在上级稳就业政策还在履行程序的情况下,我们抢跑一步,经请示上级后,预先为全市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中小微企业和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经济组织等,拨付稳岗返还资金的60%(大型企业不预先拨付),剩下的资金待上级政策明确后再进行补差,原则上以上级政策规定为基调进行补发或追缴。 2.前一阶段,我们对全市企业和参保单位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筛查,完成了3.93万户参保单位的企业诚信、依法纳税、裁员率等关键信息的采集,作为第一批预拨名单,共涉及资金1.49亿元,预计稳定就业岗位43.3万个。第一批拨付资金预计在4月底左右能够直接打进企业和参保单位账户。在疫情影响下,企业生存和发展都比较困难,只要全市所有的企业和参保单位属于诚信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依法缴纳失业保险,都能享受稳岗返还资金,而且全部实现“不见面、免申请、秒返还”,后期的一系列稳就业政策都可以依法享受到。 3.返还方式全部实行“免申直返”,即通过数据系统“主动检索,智能比对”,直接将返还资金打入企业账户。 4.第一批返还完成后,我们还将进行第二批企业数据比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将在近日内得到稳岗返还补贴,这里边暂时不包括大企业,我们重点是想把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渗透得更强些。 5.符合稳岗返还条件但不符合“免申直返”的企业和参保单位,待上级政策下发后,可自行到参保所在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申请。 三、稳定劳动就业关系。我们将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提高调解仲裁工作效率,指导企业妥善处理好劳动矛盾,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针对计划实施灵活用工措施的复工企业,指导制定错时上下班、弹性上下班实施方案,同职工进行民主协商和组织实施。二是针对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采取相关措施纾困的企业,指导制定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案,履行企业协商民主程序和组织实施。 超常态高效解难题 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做到“有求必应”“即时回应”,以最暖的温度、最快的速度、最努力的态度解决企业期盼诉求,做最优质的“店小二”。 一是设立政策服务专员,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帮助企业全面理解和精准把握政策内容和流程要件,做到全程跟踪、服务到底;二是全面畅通线上申报平台,确保企业线上申报和办理业务无障碍;三是对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实际困难,积极研究解决办法措施,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应享尽享。 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重新启动前进键的沈阳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全市人社系统将与广大企业一道携手奋进,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最大助力,为我市夺取疫情阻击战全面胜利贡献人社力量! 市税务局局长孙书润作新闻发布 按照全市“春风送暖政策落实月”活动部署,下面,围绕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我介绍一下全市税务系统把政策送到位、落到位的有关情况。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更大力度、更大规模、更大范围促进减税降费红利直达快享、惠民利企。截至目前,国家共发布了16个文件,涉及28项政策。文件中既有对以前年度政策的延续,也有新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总体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将“六税两费”减征政策的适用主体从小规模纳税人扩围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至2024年,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将去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继续延长。 二是以制造业为主突出创新企业发展。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和小微企业,同时一次性退还其存量留抵税额;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延长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增值税、“房土”两税优惠政策的执行期限;延续执行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有关政策。 三是保民生促发展关注重点群体。延长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执行期限;对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延长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房土”两税减免;继续执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四是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对参加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规定标准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单位发给个人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品、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等实物(不包括现金),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 五是聚焦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对符合条件的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近期,市政府又出台了《沈阳市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对疫情影响纾困解难若干政策措施》的12条举措,其中涉及税务部门的有3项,我们将一并认真组织实施。 今年国家出台的政策,覆盖主体多、涉及金额大,社会关注度高。尤其是实施的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同时涉及新政旧政、存量增量,情况十分复杂。经测算,单就留抵退税政策而言,除大连外,沈阳符合条件的户数约占全省一半,退税金额约占全省三分之一,户数多、规模大。进入3月份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增加了政策落实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参加疫情防控,动员系统2800多名党员值守5000多个疫情防控点位,开展志愿服务1.7万余人次。另一方面,我们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精确推送政策。我们积极发挥税收大数据和贴近生产一线的优势,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台账式管理,有针对性地推送政策。同时,研究推出“一户式”税收优惠政策计算模型,对企业自身可享受的优惠政策种类和优惠税额实现“一键查询”。 二是全面开展培训辅导。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和税收宣传月活动,运用线上线下多种途径,以思维导图、顺口溜、短视频、三字经、童声说税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税收政策化繁为简、便于掌握,在“沈阳税务”微信公众号和全市各类新闻媒体上发布。同时,我们通过推出云上培训、直播课堂等形式,开展线上宣讲辅导83次,确保纳税人缴费人正确理解政策、准确适用政策。 三是用心用情做好服务。通过采取“免申即享”“容缺受理”“最多跑一次”等举措,确保政策落得快、落得好。特别是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组建应急值守队伍,24小时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审核服务。升级完善“税事通”工作室,开通7×24小时服务功能,全天候提供服务。大力推行“非接触”办税,积极配合省税务局升级电子税务局和手机APP客户端,确保网上办、掌上办等手段有效管用。 四是实现精准监管。在落实好政策的同时,我们坚决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坚决打击偷税逃税骗税”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完善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新型动态精准监管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开展事前、事中、事后扫描监控,及时发现风险疑点,确保管理跟得上、风险防得住。同时,对骗取税费优惠的行为,做到“露头就打”,进一步维护公平公正的税收秩序。 下一步,我们将以开展“振兴新突破、税务当先锋”专项行动为契机,按照全市“一联三帮”“三直一快”的工作要求和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宣传要加力、服务要得力、系统要给力、监管要有力”的工作部署,以全市“春风送暖政策落实月”为重要抓手,以最快速度落实各项税费政策,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最大力度助企复工复产。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防控总策略、总方针不动摇,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严实的措施,全力以赴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歼灭战,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目前,全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复工复产步伐、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成为当前工作重点。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2号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2503号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9 联系电话:024-31619078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40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